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14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47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冻结肩”,由于其发病年龄大多在50岁左右,故又名“五十肩”。该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如热敷、封闭、理疗、针灸、中西药内服等均有疗程长或时好时坏之弊端,现代医学在硫喷妥钠静脉麻醉或臂丛麻醉下重手法治疗,虽疗效满意,但需在手术室进行,也易造成关节周围肿胀疼痛,健康组织也极易受......

点击显示 收起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冻结肩”,由于其发病年龄大多在50岁左右,故又名“五十肩”。该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如热敷、封闭、理疗、针灸、中西药内服等均有疗程长或时好时坏之弊端,现代医学在硫喷妥钠静脉麻醉或臂丛麻醉下重手法治疗,虽疗效满意,但需在手术室进行,也易造成关节周围肿胀疼痛,健康组织也极易受损。笔者运用锁骨下阻滞、针刀、手法、中药等四法联用治疗此病,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02年9月~2004年3月共收治该类患者47例,其中男9例,女38例,年龄46~53岁,平均年龄49.5岁。先后双侧发病3例,单侧发病44例,病程最短1周,最长2年。诊断:(1)患者多为40岁以上,尤以女性多见;(2)肩部疼痛,一般都有较长时间,为渐进性;(2)多无外伤史(有外伤史者多为肩部肌肉陈旧性损伤);(4)肩关节活动时出现明显的肌肉痉挛,尤以肩部外展外旋,后伸时最为明显;(5)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肩关节疼痛。

  1.2治疗方法

  1.2.1锁骨下阻滞取锁骨上缘中点为穿刺点,将头皮针斜刺皮肤,直抵锁骨有明显骨触感,此时针尖位于锁骨外侧面,在针尖不离开锁骨的前提下,让针尖缓慢向锁骨上皮肤靠近,最终使针尖位于锁骨下缘内侧面。回抽穿刺针确保无血无气后注入低浓度局麻药混合液3~5ml,5min后病人无气急、心慌、干咳、头昏等症状,再缓慢注入上述药液10~15ml。

  1.2.2小针刀疗法常规针刀手术准备,无菌操作。用小针刀在喙突处、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肌附着点,冈上肌抵止端、肩峰下、冈下肌和小圆肌抵止端,分别作切开剥离法或纵行疏通剥离法,在肩峰下滑囊作通透剥离法。如肩关节周围有其他明显压痛点,可以在作该痛点上作适当小针刀手术。

  1.2.3手术治疗通过以上治疗后,用法、点穴等将肩部肌群进一步放松,然后经过分筋理筋、摇法、提法、抖法等进一步将粘连的软组织分开。

  1.2.4中药为调节人体内分泌,巩固疗效,笔者以血府逐淤汤为主方,随症加减进行治疗,根据不同情况可服5~15付。

  1.2.5功能锻炼通过以上治疗患者功能可基本恢复,为进一步增加肩关节活动功能及预防再度粘连,必须在坚持晨起后做患肢上举、外展、内外旋,后伸等功能锻炼1~3个月或长期锻炼。

  2治疗结果

  以上治疗5d1次,一般治疗1~3次。47例患者自觉症状及活动功能完全恢复39例,占82.7%,好转者8例,占17.3%,复发者2例,占4.3%,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82.7%。

  3讨论

  “肩周炎”是由人体内分泌失调引起的肩关节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发生的一种范围较广泛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导致关节周围软组织广泛粘连,从而引起肩关节功能障碍,活动受限。通过锁骨下阻滞可见,患肩皮温升高,这是由于支配肩关节及其附着肌肉的神经被阻断,肩部血液循环大大改善的结果,从而得到抑制疼痛、调整新陈代谢、改善关节及肌肉挛缩、消肿等功效。然后用小针刀松解有关肌肉附着点及压痛点,起到剥离粘连、疏筋通络之作用。再经过被动手法治疗,使粘连之软组织进一步分开,从而消除了疼痛,恢复患肩功能。为预防复发可进行中药治疗及功能锻炼。本疗法解决了患者“失调、炎症、粘连”之病因病理,因此,其关节疼痛消失、功能恢复,且具有痛苦小、疗程短,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047300山西壶关,壶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秋实)

作者: 杨书安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