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年第5卷第10期

岩溶环境水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特征及其防制对策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岩溶环境对人类经济发展和生存质量的影响各界较为关注,其易于引起水传疾病暴发流行的特征及危害和防制对策尚未引起注意。我们分析总结了岩溶特别发育的某市20多起水传疾病的暴发流行情况,以在岩溶和其他地区或灾害时,所面临的防控水传疾病暴发引起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来自于22起伤......

点击显示 收起

  岩溶环境对人类经济发展和生存质量的影响各界较为关注,其易于引起水传疾病暴发流行的特征及危害和防制对策尚未引起注意。我们分析总结了岩溶特别发育的某市20多起水传疾病的暴发流行情况,以在岩溶和其他地区或灾害时,所面临的防控水传疾病暴发引起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自于22起伤寒副伤寒,2起大范围流行性腹泻,一起甲型病毒性肝炎,2起埃尔托弧菌引起的暴发流行。

    1.2  方法  各起水传疾病的调查分析均用统一的流调表,均由病原学和血清学及免疫电镜方法诊断。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和岩溶环境  调查区域属于西南某省岩溶特别发育的某市,是亚热带温湿气候的强喀斯特化高原山区,雨量充沛,基岩物理风化缓慢,化学风化强烈,风化层较薄,岩土之间粘着力和亲和力均较弱,土层在强径流下很快冲刷殆尽,失去对微生物的阻隔、过滤和吸附作用。溶洞、落水洞、裂隙广泛分布,多隆起于地下含水层。地面水向地下河渗漏的通道作用和地下河的管道输送作用均十分突出。地面水严重缺乏,中、小型单位多集中在同一低洼处抽取浅层地下水或阴河水,并且多未采取正规化、制度化的净化消毒措施而直接通过水管供应用户,一旦水传疾病病原体进入,容易引起暴发流行。

    2.2  流行特征

    (1)降雨使水源污染加重,传染源进入后一个平均潜伏期供水区内出现暴发流行高峰,未及时持续消毒可呈多峰型。某简易自来水供水多年,在抽水机旁山坡上某单位家属区建成后也使用该供水系统,生活污水排入距抽水机80多米的落水洞中,晴天末梢水细菌总数85个/ml,大肠菌群2300个/L,降中雨分别升至13800/ml与不可计数。半年后发生伤寒暴发流行。因抽水机直接连接供水管道,经过24天的改造后才得以持续有效消毒,发病呈双峰型,波及6000余人,喜喝生水的农民罹患率达43%,职工家属32%。在落水洞口的污水中检出伤寒杆菌;在落水洞口倾入漂白粉后,末梢水可测出超过2mg/L的余氯含量。(2)病原微生物可通过落水洞、溶洞、地下河远距离污染饮用水源。某氨水塔渗漏后,距之300m低80m的密闭水池流出的饮水有浓郁的氨味。当年8~10月该用水人群伤寒罹患率22.8%,并波及其他水源导致2000余人发病。某矿生活污水排入山上住宅区溶洞里,饮用水源在距之1500多米的低洼处,该矿1个多月伤寒发病1000多人。某山寨发生埃尔托菌腹泻病,污水流入200多米外的落水洞中,山脚距之2.5km距居民区较远的简易自来水中检出埃尔托弧菌,其下游地面小河边先后有9个村寨发病。

    (3)易发生大范围不同水源污染,使相应暴露人群水传疾病暴发流行。1983年某地5×6km范围降大冰雹后,在1~7天内不同水源的数千人发生腹泻;间距约30km的某镇被大冰雹覆盖后,不同饮用水源的人群也发生了大量腹泻病人。经免疫电镜检查证实是“冠状样病毒引起的腹泻”。同年2个月后,相距90多公里另一县的25×35km范围也被冰雹和大雨覆盖,在4×35km范围调查了9个水源,有8个的用水人群在一旬内发生腹泻,另一个在下一旬发病,波及15万人,罹患率9.7%~32.5%。饮熟水与生水的罹患率18.5%(205/1108)与18.6%(70/376),差异不明显;用未消毒自来水的罹患率19.5%(203/1043),用同一水源沉淀过滤自来水家氯消毒不正规的9.7%(144/1489);深井水的12.6%。同一水源饮用明矾沉淀水的罹患率14.4%(25/171),未处理的31.4%(38/121)。用露天蓄水池自来水的内科医生罹患率22.2%(20/90),外科医生25.0%(18/72)。由于降雹和大雨覆盖的许多饮用水源人群同时发病,且续发病例不明显,而同时未降雹和大雨的相邻居民区和村寨没有发生腹泻;以后降雹再未发生类似腹泻,似乎消失了。因此认为大范围多水源可以被吸附、沉淀、过滤、耐热的致腹泻病毒可能是在高空形成冰核,随着降雹和冰晶融化的大雨降落地面污染饮用水源所致。

    (4)饮用水源易受多种介水传播病原体的同时污染,发生肠道传染病混合暴发流行。某溶洞的地下河水被污染7个供水区甲型肝炎暴发流行的同时,伴随着伤寒和乙型副伤寒的大量发病。22起调查显示,有9起是伤寒和副伤寒乙混合暴发流行,一起还同时检测到副伤寒甲病原体。某起伤寒暴发同时分离到D2和M1噬菌体型菌株。(5)传播类型多样化,调查、分析判断的难度大,要求技巧高。在水型暴发疫区,常伴有家庭内和小摊贩的食物传播,苍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也使疫情延续。疫区苍蝇、手拭子多次检出伤寒、副伤寒和埃尔托病原菌。4个伤寒疫区不同人口户发病数与二项式分布差异有非常显著;疫区邻近人群的续发率可大于发病率。(6)流行强度大,波及人口多,病后带菌率高,对周边地区产生强烈辐射。某寨水井上方菜地浇粪后,冬季的一个月内50.8%的人口患伤寒病;某校溶洞口抽水机旁种菜地浇粪后31%的学生患副伤寒乙;某伤寒疫区旬发病超过200例。某山寨水井上方烟叶地浇粪,第2天下中雨,半月内38%的人口发生埃尔托菌腹泻。某镇21例病人粪便检出伤寒杆菌,1年后仍有3例在排菌,病后带菌1年以上者在15以上;这一年附近有十多个村寨发生相同噬菌体型的伤寒暴发流行,该县持续十多年的伤寒高发年份;对邻近县也产生了影响。(7)基于以上原因,加上暴发流行范围大,探望病人和过往人员的饮食不容易控制,疫情易于扩散,防制难度大,需要建设饮水卫生基础设施。除了加强常规的“四早”和一般的综合防制措施外,主要要进行严格的地面和家庭饮水消毒,严格控制探视病人,加强饮食卫生的监督和管理,同时杀灭苍蝇。长远的防制措施是建立正规的自来水供水系统,在农村改进和加强水井卫生监管和进行卫生教育,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通过多年以自来水厂和农村改水等等饮水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其他配套措施后,该岩溶地区的水传疾病发病大大下降,很少有肠道传染病暴发流行发生了。

  3  结论

    (1)在岩溶特别发育地区具有溶洞、落水洞、裂隙广泛分布,地面水向地下河渗漏的通道作用和地下河的管道输送作用十分突出,地面水严重缺乏的环境特点,居民多集中在同一低洼处取浅层地下水或阴河水饮用,一旦水传疾病病原体进入,极易引起暴发流行。(2)一旦发生水传疾病暴发流行,具有播散距离远,范围大,波及人口多,流行强度高,传播类型多,有较多的肠道传染病混合暴发,易对周边地区强烈辐射的特征。(3)防制对策以饮用水在地面严格净化消毒处理的卫生基本建设为主导的综合措施,显著减少了水传疾病和消化道传染病在该岩溶地区的流行和暴发流行,取得了很好效果。

  作者单位: 553001 贵州六盘水,六盘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若  木)

作者: 丛旭滋,李福成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