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年第5卷第12期

一起流行性腮腺炎爆发流行疫情的调查分析与处理对策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对一起流行性腮腺炎爆发流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例爆发的原因和规律,总结疫情控制的有效经验。方法采取个案调查和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病例,并对病例的三间分布特征和当地习俗等有关因素进行分析,找出疫情爆发的原因和控制的对策。结果该起疫情的爆发病例主要集中在一个村,并以该村的小学生占......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一起流行性腮腺炎爆发流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例爆发的原因和规律,总结疫情控制的有效经验。方法  采取个案调查和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病例,并对病例的三间分布特征和当地习俗等有关因素进行分析,找出疫情爆发的原因和控制的对策。结果  该起疫情的爆发病例主要集中在一个村,并以该村的小学生占绝大多数,从6月到11月份,呈多次连续爆发的形式,此间共有97人发病,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地的习俗,没有采取任何隔离的措施,病人与易感者近距离接触所致。通过采取宣传教育、隔离病人、免疫预防和通风消毒等控制措施后,疫情很快得以控制。结论  根据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点,当地吃发糕风俗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而忽视了隔离措施是不可取的,而采取宣传教育、隔离病人、免疫预防和通风消毒等措施,是控制该病发生和发展的最有效办法。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爆发;调查分析;处理对策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全年都有发病,但以冬春季为发病高峰[1]。近年来该病在托幼园所和小学爆发时有发生[2]。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在学校中主要通过隔离病人、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来达到控制疫情的目的。通过对此起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处理,寻找规律,总结经验,为今后处理类似疫情的发生提供参考有着重要意义。现将此起疫情的调查分析与处理对策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疫情资料  来源于2003年疫点村疫情爆发后期所进行的调查所得。

    调查的方法采取对爆发流行期间现症病人的个案调查和病愈病人的问卷回顾性调查。资料尽可能采取最原始、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类和统计,确保资料真实性和可靠性。

    1.2  诊断与分类标准  根据1990年8月卫生部颁布的《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中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标准》中临床诊断病例标准。

    1.3  分析方法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疫点村自6月13日出现第一例病人以来,7、8、9月陆续出现小面积爆发病例,以家庭和学校聚集式为主,以呼吸传播链在家庭—学校—家庭中进行扩散。直到10、11月在疫点村小学出现大面积爆发病例。整个疫情引发了97人发病。

    2.2  临床特征  疫点村发生的97例病人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患者不同程度地出现头痛、咽痛、全身乏力及腮腺单侧或双侧肿痛。部分病人还出现发热、畏寒等感染性症状。具有比较典型的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

    2.3  病例的三间分布

    2.3.1  时间分布  6月份4人,7月份5人,8月份8人,9月份6人,10月份23人,11月份45人,12月份6人。以10月、11月份居多。

    2.3.2  年龄分布  1~5岁6人,6~10岁48人,11~15岁37人,16岁以上6人。年龄最小2岁,最大36岁,以6~12岁学龄儿童居多。

    2.3.3  性别分布  男57人,女40人。

    2.3.4  职业分布  散居儿童10人,学生70人,农民6人,其他11人。以学生居多。

    2.3.5  班别分布  学前班18人,一甲班12人,一乙班2人,二乙班2人,三甲班3人,三乙班2人,四甲班13人,四乙班3人,五甲班4人,五乙班1人,六甲班3人,六乙班7人。病例主要集中于学前班、一甲班、四甲班、六乙班。

    2.3.6  自然村屯分布  竹林村41人,红坎村10人,孔梓港村8人,新村28人,牛角盘村8人,沙头村2人。主要集中于竹林村及新村。

    2.4  疫情分析  根据以上疫情三间分布特点可知,该疫情发生具有比较明显的聚集性,以家庭和学校为主,呈现呼吸道传染病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的特点,并通过家庭—学校—家庭和学校各班之间进行传播,以致造成同一家庭可有多个小孩或同一班有多个同学受到传染而发病。由于传染源没有得到及时严格的隔离和大量易感人群的存在是这次疫情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由于当地群众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本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不是什么大病,得了该病的人按民间疗法(习惯)买些发糕吃就可痊愈了,致使得了病的学生和儿童没有得到及时的隔离和治疗,为疫情的扩散提供了条件。(2)由于学校对患本病的学生没有阻止其上学,且该校学生从来都没有接种过流行性腮腺炎疫苗,也是造成本次疫情爆发的原因之一。(3)由于发生爆发的疫情没有及时地报告,使卫生防疫部门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控制,致使疫情不断扩散。(4)由于10、11月天气逐渐转凉,学校教室门窗紧闭、学生聚集在一起的时间较多等因素为该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5  疫情处理对策  针对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流行的特点,我们采取了以下处理措施:(1)宣传教育。我们对该校的全体师生进行了多次的健康教育,把有关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知识传授给全校师生,使他们懂得如何去预防和治疗这种病,提高个人的防护意识。同时在该校出版宣传专栏,并向村民发放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宣传单和小册子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2)对现症病人进行隔离和治疗,严格控制传染源。(3)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丙种球蛋白注射预防。(4)对非密切接触者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进行预防,并要求尽可能不要接触现症病人。(5)利用漂白粉等消毒药品对教室及人群聚集较多的公共场所进行了喷洒消毒处理,并保持通风透气。

    通过采取这些有效的措施之后,疫情很快得以控制。

    3  讨论

    通过对此起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得知,这是一起典型的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疫情,呈现该病的流行特征,常年发病,以冬春季为主;以6~12岁儿童为主,符合流腮主要集中在5~17岁的特点[3];病例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传播,并呈现家庭—学校—家庭和学校各班之间进行传播的方式。由于该病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因此,民间采取吃发糕这种办法来治疗这种病是不科学的,我们必须要针对该病流行的三大环节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首先,必须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老师和家长对防治该病的认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使患者自觉隔离和治疗,易感人群尽可能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老师和家长积极提供帮助和管理。其次,隔离治疗传染源。这一点很重要,除了对现症病人要进行隔离治疗外,对密切接触者也要适当进行隔离观察和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预防。第三,切断传播途径。可采用漂白粉以及一些空气消毒剂对教室等场所进行空气和用具的消毒;并保持教室等场所空气的流通。第四,保护易感人群。由于该病是可免性疾病,因此,可用疫苗对非密切接触者进行免疫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广泛流行的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丙类传染病,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其缺乏较为完整的参考资料。该病除了存在有临床表现的病例外,还同时存在不引起腮腺炎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病例[4],容易造成人们的忽视,是重要的传染源,也是我们控制疫情的难点。因此,一旦出现疫情,我们就要针对该病流行的三大环节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重点预防,防止疫情进一步漫延。

    【参考文献】

    1  迮文远.计划免疫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290.

    2  王志颖.2000年宣武区5起流腮爆发疫情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1,17(增刊):60.

    3  彭文伟.传染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63.

    4  武秀兰,徐爱强,宋立志.儿童免疫接种防病手册.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45-152.

    作者单位:536000 广西北海,北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齐  永)

作者: 谢 平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