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通过对我县吕村镇麻疹暴发流行分析表明:麻疹疫苗的加强免疫接种率低,村级疫情迟报,疫情处理措施不落实等。提示在薄弱乡镇开展麻疹疫苗(或“麻-风”二联)强化免疫,加强疫情报告和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开展麻疹血清学监测和诊断工作,以控制麻疹的发生与流行。
【关键词】 麻疹;暴发;分析
麻疹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自1987年我县实施计划免疫以来,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大幅度下降,但近几年发病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特别是2005年我县的报告麻疹疑似病例呈急剧上升趋势,仅我县吕村镇2005年2月27日~3月15日就报告疑似麻疹病例13例,经实验室确诊7例,确定为局部暴发流行,且为我县2005年首起暴发,也是我县近九年以来的首起暴发,为探讨暴发流行原因,迅速制定控制策略,现将该镇麻疹暴发流行情况调查分析如下。
1 暴发流行特征
1.1 地区分布 该镇所发生13例疑似麻疹病例分布在相邻的5个自然村,其中铁炉村6例、湘河店村2例、晁村2例、李寨村2例、陈河干村1例。
1.2 时间分布 2005年2月27日~3月15日共发病13例,2月27日出现首例病人,2月28日发病1例,3月3日1例,3月7~10日发病4例,3月12~15日发病6例(其中5例与首例病人为同一村),分别占总发病数的7.69%、7.69%、7.69%、30.77%和46.15%。
1.3 人群分布
1.3.1 年龄、性别分布 发病年龄最小4岁,最大19岁,病例以7~14岁为主(共8例),占总病例数的61.54%。13例病例中男7例,女6例。
1.3.2 职业分布 13例病例中,学生10例,占总病例数的76.92%;幼托儿童2例,占总病例数的15.38%;农民1例,占总病例数的7.69%。
2 发病与免疫接种关系
从个案调查来看,13例病例中有免疫史11例,占总病例数的84.62%;免疫史不详2例,占总病例数的15.38%,有免疫史者均只进行了一次基础免疫。
3 病例发病时间与疫情报告时间
从病例发病时间与报告时间来看,最短1天,最长10天(首发病例),平均4天。
4 血清学检测结果
13例病例中,采集合格血清8例,占总病例数的61.54%(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捕捉法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7例,阳性率87.5%,未检出风疹抗体);未采集血清标本5例(其中包括首发病例),占总病例数的38.46%。
5 讨论
通过对我县2005年首起麻疹暴发流行调查分析表明,发病主要对象为7~14岁儿童。从13例中11例有MV接种史但只进行了基础免疫而未进行加强免疫,2例免疫史不详情况来看,说明常规免疫存在许多漏种儿童,而近几年麻疹疫苗报告接种率保持在90%左右,单根据接种率评估来看,麻疹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仅为75%左右,加强免疫接种率只有70%左右,由于每年麻疹疫苗实际接种率太低,每年将5%~30%的儿童漏种,致使易感儿童逐年积累,3~4年后易感儿童积累就可达一年的新出生儿童数,可见麻疹疫苗接种率低特别是加强免疫接种率低是麻疹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该乡为以乡为单位门诊化接种,日常的常规免疫(包括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不再由村级接种,不能保证路途较远的儿童得到接种服务;(2)以乡为单位接种的同时,未落实村医报酬,挫伤了其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了常规免疫接种率;(3)未认真落实中小学校入校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和对未完成常规免疫者进行查漏补种工作。从病例发病时间与疫情报告时间来看,首例病例发病10天后才报告,疫情迟报导致了疫情的蔓延,这从同一村出现第二批暴发病例可窥见一斑。从采集患者血清标本来看,采集率只有61.54%,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80%以上的标准,38.46%的病例仅靠临床诊断,这不可避免地混入风疹等儿童出疹性疾病。
因此,要降低全县的麻疹发病率:(1)首先要搞好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包括1.5~2岁组,7岁组17~19岁组),特别要加强计免薄弱乡镇接种的督导工作,消除免疫空白人群;(2)针对在其他乡镇也存在散发病例逐渐增多的实际情况,建议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麻疹-风疹二联疫苗的强化免疫工作,既控制了麻疹的发生与流行,也能降低风疹的发病率;(3)加强疫情报告工作,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4)加强对基础卫生人员的培训,一方面提高接种质量,另一方面提高其处理疫情的能力;(5)加强实验室建设,开展麻疹血清学监测和诊断工作;(6)认真开展麻疹主动监测和主动搜索;(7)落实村医报酬,增强其工作积极性;(8)建议在春秋两季对大年龄组适龄儿童加强免疫工作;(9)对入伍新兵和高中入校新生进行麻疹疫苗、风疹疫苗等的加强免疫接种工作,以控制相应传染病在其中间的发生与流行。
(编辑:邓 锋)
作者单位: 455000 河南安阳,安阳县卫生防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