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9年第9卷第3期

101例静脉采血后皮下瘀血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采血静脉采血后皮下瘀血是较为常见的轻度献血不良反应之一,因其对献血者身体无严重伤害,往往被采供血机构忽视。我站自引进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以来,坚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认为忽视献血者的感受将使献血者流失,献血后留下皮下瘀青将对周围的人产生不良的负面影响。为进一步加强对献血者的服务,......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采血

静脉采血后皮下瘀血是较为常见的轻度献血不良反应之一,因其对献血者身体无严重伤害,往往被采供血机构忽视。我站自引进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以来,坚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认为忽视献血者的感受将使献血者流失,献血后留下皮下瘀青将对周围的人产生不良的负面影响。为进一步加强对献血者的服务,我站对2007年市内5个采血点的献血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在本市市区5个采血点献血的20165名无偿献血者。

    1.2  方法  将20165名献血者分两组,固定献血屋一组,流动采血车一组,其中流动采血车又分街头与单位团体两组。采用现场观察记录、献血后电话回访和接受献血者投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统计。

    2  结果

  见表1~3。表1  流动采血车组与固定献血屋组皮下瘀血发生率比较表2  街头组与团体组皮下瘀血发生率比较表3  拔针前后皮下瘀血发生率比较从1~3表中数据可得出以下结论:(1)流动采血车上皮下瘀血的发生率高于固定献血屋;(2)团体采血时的皮下瘀血发生率高于街头零散采血;(3)由于拔针方法不当及拔针后按压方法不当所引起的皮下瘀血占有一定的比例。

    3  分析

    3.1  流动采血车由于车内空间小,车子停靠的环境嘈杂,隔热隔音效果差等原因,献血者献血后在采血车内休息,压迫血管的时间大多没达到规定要求,由此引起的皮下瘀血较多,笔者认为逐步完善固定献血屋的建设,改善献血环境有利于献血服务质量的提高。

    3.2  团体献血时由于献血人群短时内高度集中,血站工作人员大多安排在体检、征询、采血等岗位,采血后巡视往往被忽视,指导献血者正确压迫血管、检查血管止血情况等工作不到位,由此引起的皮下瘀血高于街头零散献血者。

    3.3  101例皮下瘀血者中有30例发生在拔针后,笔者认为这和压迫针眼时间不够、压迫方法不当和采血护士拔针瞬间手法不当导致针尖划伤血管壁有直接关系。没按规定按压5min以上,献血手臂袖口过紧,压迫点在穿刺点的远心端,拔针时双手配合不好,针未拔出就加压,导致针尖直接划伤血管等等,这些都可人为造成拔针后发生皮下瘀血。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如能从改善献血环境、员工操作技能培训、献血者献血后指导等方面加强,是可大幅降低无偿献血后皮下瘀血发生率的,这对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编辑:黄  杰)

 


作者单位:412007 湖南株洲,株洲市中心血站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