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11年第8卷第8期

脊柱结核术后X线及CT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术后X线、CT表现与手术所见的相关性。方法24例均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病变,腰段9例,胸段7例,胸腰段4例,颈胸段3例,颈段1例。结果脊柱结核有一定好发部位和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尤其CT表面具有代表性。结论提高脊柱结核疗效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后术。...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术后X线、CT表现与手术所见的相关性。方法 24例均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病变,腰段9例,胸段7例,胸腰段4例,颈胸段3例,颈段1例;单椎体受累4例,22例有椎旁冷脓疡,硬膜囊和脊髓受累共16例。结果 脊柱结核有一定好发部位和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尤其CT表面具有代表性。结论 提高脊柱结核疗效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后术。术后长期随诊尤为重要。

【关键词】  脊柱结核;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脊柱结核在骨关节结核中最为多见,发病率约50%,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呈上升趋势[1]。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而影像学诊断显得更为重要[2]。提高脊柱结核疗效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手术。脊柱结核并发症较多,特例是并发截瘫,因此,术后长期随诊尤为重要。笔者对24例脊柱结核进行了X线、CT手术对照及术后X线、CT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24例,男5例,女19例;年龄6~59岁,其中20~40岁13例,占54%。部位:腰椎9例,胸椎7例,胸腰段4例,颈胸段3例,颈段1例。单椎体受累4例,22例有椎旁冷脓肿,硬膜囊和脊髓受累16例。病程3个月~3年。临床症状:低热、盗汗、疲乏、食欲减退、消瘦等,局部有疼痛、功能障碍。可摸到有搏动感、无压痛性包块。大部分病例既往有肺结核及胸膜炎病史。本组病例均有血沉加快。合并截瘫者6例。所有病例分别对可疑部位进行连续扫描,观察分析骨窗及软组织窗的形态学改变。

  2 X线、CT表现

  (1)骨质破坏(24例),20例为多椎体破坏,主要表现椎体骨小梁破坏、中断、缺损。骨质呈筛孔样、广泛囊状、斑片状破坏。破坏边缘模糊不清8例;破坏区边缘清楚,周围有硬化6例;破坏区有小团块干酪钙化灶1例。8例椎体骨缺损。3例累及附件显示椎板、小关节突、棘突皮质变薄,广泛性破坏及骨坏死。(2)椎体相对密度增高(15例),主要是破坏骨内主要动脉或脓液沿骨膜下蔓延,广泛破坏骨膜血管,造成椎体大部分骨坏死,正常椎体废用性萎缩,表现为骨质疏松。(3)寒性脓肿(22例),其中咽后壁脓肿4例,椎旁梭形脓肿8例,腰大肌脓肿10例,无脓肿的2例显示局部软组织层次结构模糊不清。3例脓肿壁有斑片状干酪钙化灶。(4)椎间隙变窄(23例),均有不同程度狭窄,椎体上下骨板破坏,病灶侵及椎间盘组织所致。(5)脊柱畸形(10例),表现后突、侧弯及椎体相互嵌入。(6)病理性脱臼(6例),主要为上下关节突脱臼、后突成角、棘间韧带断裂、棘突间距增大。另外见新骨及骨桥形成者1例。(7)死骨形成(13例),表现破坏区内砂粒样及块状死骨。(8)硬膜囊及脊髓受累(16例),主要显示骨质破坏区脓肿破坏区脓肿及碎骨片突向后方侵及硬膜囊和脊髓。

  3 手术所见

  后术所见骨质破坏的位置、大小、范围以及累及附件情况均与X线、CT一致。

  X线上2例未发现脓肿者,术中有极少量脓液,层次不清的软组织影为大量干酪样物质、瘢痕组织。2例X线上见有脊柱旁脓肿边缘呈幕状隆起为牵连带与胸壁粘连,经手术片实椎旁脓肿与胸壁有粘连,椎体骨质有圆孔形缺损处,手术所见为骨性瘘道所在,并与脓肿相通。

  4 术后X线、CT分析

  本组11例术后随诊观察。于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年、2.5年和3年分别做X线、CT检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观察。

  4.1 骨质变化

  (1)椎体中心清除术后的空隙内,由于肉芽组织伸入,周围产生新骨,空隙逐渐缩小,一般6个月或1~2年内可完全被新生骨充填。表现破坏区边缘致密硬化,光整清晰,范围缩小。(2)椎体边缘缺损逐渐“填平”,术后缺损处从骨髓内产生新骨,逐渐使椎体恢复正常轮廓。术后2年以后椎体边缘光整,形成皮质骨结构,可出现完整的骨皮质。(3)被破坏的椎体附件轮廓重现。(4)椎体边缘骨膜反应消失。(5)术后病变及其周围骨硬化消退。(6)术后椎体边缘骨桥连接或塑形变薄。(7)病灶空隙囊变,周边光滑,其病理基础是清除术后在空隙内充满大量纤维瘢痕组织,这种光滑的囊变,可长期存在。(8)手术后病椎相对密度增高影逐渐消失。(9)病椎术后1年以上骨质密度经改建、塑形恢复正常。(10)术后3~6个月,植骨片密度稍低,骨片与植骨床之间有少许骨痂形成。术后1年,骨片大部分被消除。术后2年以后植骨床内出现正常骨结构,达骨性愈合。

  4.2 椎旁软组织变化

  一般所见,手术后椎旁软组织厚度逐渐恢复正常状态。但是也常可见到术后1周内和术后2~3个月内的摄片比较,椎旁软组织反而增厚,3个月以后又开始逐渐变薄,6个月到1年后可趋于或接近正常厚度。1例术前椎旁软组织内可有0.5cm大小不整致密钙化影,仅术后6个月椎旁软组织内钙化影增大至5cm大小,呈长条状边缘模糊、密度尚不高的大片阴影,为新生的干酪钙化。说明经手术后病变大量修复钙化,趋向愈合。

  5 讨论

  脊柱结核好发于青少年,本组患者20~40岁13例,占54%。女性多于男性,女性19例,男性5例。病变累及腰椎9例,胸椎7例,胸腰段4例,颈胸段3例,颈段1例。发病部位及文献报道略有不同。儿童以胸椎为最多,成人好发于腰椎,常仅侵犯两个相邻椎体,骶尾椎结核极少,仅见于成人[3]。

  常规X线检查作为脊柱结核首选方法,对绝大多数病例可以做出诊断,但仍有一定限度。CT扫描具有横断面成像和高分辨特点,可以弥补X线平片在显示病变方面的不足,CT扫描可发现早期病变及侵犯范围。可准确显示硬膜外压迫的存在和范围。尤其对硬膜外腔碎骨片的显示更有价值[4],同时,CT对病灶与周围其他器官的显示,实施外科手术及判断疗效亦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Chen WJ, Chen CH. Surgical treatment of tuberculosissplndylitis. 50 patients fonowed for 2~8 years. Actaorthop Scand,1993,66(4):137.

  2 Gupta RK, Gupta S, Kumar S, et al. MRI in intraspinaltuberculosis. Neuroradiology,1994,36:39.

  3 曹来宾.实用骨关节影像诊断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92.

  4 R.Jain, S.Sawhney, M.Berry. Compured Tomography of Vertebral Tuberculosis: patterns of Bone Destruction. Clin Radiol,1993,47:198.

  

作者: 余乐平,余文行作者单位:333000 江西景德镇,景德镇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