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生物能源

生物能源酝酿“限外” 外资抢先设伏

来源:中国经营报
摘要:第二便是他们的替代性生物能源研发走得最早、最远,作为产粮大国的美国,也不担心未来。中国正在意识到生物能源的重要性,于是,当外资开始窥视这片“地盘”时,中国政府也开始酝酿限外,以保住自己不会在未来的能源之战中失去阵地。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受制于粮食价格,非粮原料的生物能源将在未来占据主流,中国的决策......

点击显示 收起

  编者按:在国际油价高涨的年代,唯独不着急的是美国政府,第一因为他们控制中东,不惧高价;第二便是他们的替代性生物能源研发走得最早、最远,作为产粮大国的美国,也不担心未来。

  中国正在意识到生物能源的重要性,于是,当外资开始窥视这片“地盘”时,中国政府也开始酝酿限外,以保住自己不会在未来的能源之战中失去阵地。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受制于粮食价格,非粮原料的生物能源将在未来占据主流,中国的决策层需要明白,这绝非仅仅是一场技术标准的更新换代,而是关乎中国未来能源战略的平衡与选择。

  

  

  路嘉星在各种场合遇到发改委的官员,都会上去追问,“生物能源开发外商还能参与吗”?

  他是一个年近50的中年男子,曾是哈尔滨啤酒集团的执行总裁,但现在,他的身份是“港商”,不过,他所倾注全力的生物能源——乙醇汽油的开发业务,正在被中国官方酝酿设限,作为前途相对明朗的生物替代能源,中国已经不希望在这一领域有“外人”插手。

  不过,在简单的“限外”背后,原料技术、合资路径等一系列复杂的博弈,在能源价格高涨,粮食价格微妙的年代,甚至才刚刚开始。

第6张牌照

  路嘉星对燃料乙醇非常了解,这个听起来有些费解的名称,通俗的叫法是乙醇汽油。

  不久前,他得知了国家发改委有可能在2008年批准第6个燃料乙醇生产试点的消息。在此之前,批准了5家企业试点之后,因为可能造成粮食紧张,国家发改委暂停新批燃料乙醇生产试点,不过,“第六张牌照”转机又现。

  “发改委对具体的问题还没有讨论,但是今年肯定要批准一家企业生产非粮食燃料乙醇,这家企业将进入到正式的燃料乙醇的采购系统。”他向记者复述着他所得到的消息。

  不过,即便这条消息是准确的,等待路嘉星的也不是一片坦途。中粮集团副总经理岳国君告诉记者,外资肯定不能进入生物能源领域的开发,他是中国燃料乙醇行业的元老,他言之凿凿,外商独资企业不能进入这一领域进行开发,因为,燃料乙醇同属能源领域,一样关乎国家战略安全。

  记者随后向国家发改委求证此事以及第六张牌照事宜,相关人士未予明确答复,但也并未否认。

  据了解,此前国家发改委批准的5家燃料乙醇试点生产企业,以中粮领衔,清一色的是全资的内资企业。而从那时开始,生产乙醇燃料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不仅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被确定为能源国策,在中国也方兴未艾,但随后,由于对粮食原料的依赖可能造成的粮食价格波动,中国叫停了燃料乙醇试点审批。

  于是,包括外资在内,对非粮食乙醇燃料的研发与生产,又成为了替代性的解决方案。英国能源巨头壳牌,就有庞大的计划,在海外大兴土木,开发和建设非粮食燃料乙醇的生产、研发企业。

  显然,“壳牌之外”还有路嘉星这样的“外商”,打主意的外资绝不在少数,而政府正在酝酿的生物能源“限外”之策,或许要让这些垂涎已久的外资,费上一番脑筋。

新技术的筹码

  “现在,大家都在寻找一种新的方法,用非粮食作物制造燃料乙醇。”岳国君奔波在前往广西的路上。不久前,中粮在广西北海和贵港两地正式启动了首批非粮燃料乙醇项目。这是全国首例——在这里制造燃料乙醇的原料,不再是粮食类的玉米,而是非粮食类的木薯。

  现在,国内已经有3家以上的企业声称自己拥有非粮燃料乙醇的制造技术,更有研究者拿着各种奇怪的“作物”声称可以制造出燃料乙醇,足见非粮燃料乙醇已经成为了中外能源企业角力的新战场。

  这也是逼不得已。岳国君告诉记者,目前国家批准的5家粮食燃料乙醇生产试点企业,由于粮价高企,还需要国家补贴度日,维持正常的运转都已经是“奢谈”。因此,非粮燃料乙醇成为中外能源交手的新热点,并不意外。

  “我们的技术非常独到,成本很低只能在海南生产。”  路嘉星对自己手中的技术振振有词。在他面前的桌子上,经常放着一个褐色的瓶子,瓶子里面装着浓度超过96%的酒精。

  路嘉星现在已经有了三个工厂,一个在东北的哈尔滨,另一个在宁夏的银川,还有一个在内蒙古,两个地方都盛产制造乙醇所需要的甜菜。但是,路嘉星也不是所有时间都逗留在寒冷的北方,他有时还会前往海南,因为在海南他还投资了一个“酶”的生产工厂。这些酶能够让甜菜的纤维直接转化为乙醇。

  此后的环节,便是将乙醇制造成燃料乙醇,在过去的2007年,由于酒精行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全国有近40%的酒精工厂陷入停产的境地,而对路嘉星而言,现在正是收购的最好时机,他要通过最简单的改造,把这些酒精厂变成燃料乙醇加工厂。

  然而恰在此时,路嘉星遇到了“限外”的难题,如何介入这一他倾注多年心血的领域,显然需要费上一番脑筋。

外资抢先设伏

  路嘉星经常要给发改委的官员算一笔账,通过技术改造,把一家5万吨规模的玉米酒精加工厂变为非粮食乙醇加工厂,仅需不到200万元的资金。

  “钱不是问题,关键要看现在有多少酒精厂可以让我买。”如今,他正奔走在中国北方的田间,他要寻找这样一家工厂,“距离农田和公路都很近,同时又经营状况不佳的酒精生产厂。”说这话时,他已经收购了经营不善的哈尔滨中国酿酒厂,稍加改造,这里就可以变成非粮食燃料乙醇的加工厂,路嘉星清楚,这是一棵摇钱树。

  只不过他现在需要掂量掂量,中国政府是否愿意让他如此简单的挣到这笔利润。不过,他相信,凡事总有解决的办法。

  路嘉星则记者透露,他今后收购方向是已经获得乙醇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这样可以曲线进入该领域,因为截止到目前为止,所有的消息仍然显示,正在被酝酿禁止的,是企图以独资方式进入生物能源领域的外商企业,至于合资,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说法,实际上,这是一场曲线的设伏。

  只要能绕过政府这一关,路嘉星就有十足的把握,不过,他仍然需要面对中石油、中石化这些石油巨头,因为即便他成功的曲线进入生产领域,但作为能源产品的燃料乙醇,路嘉星没有销售权,换句话说,他还要等中石油、中石化来购买,这是另一道关口。  

  这个出身内地的港商清楚地知道,和中石油、中石化这些石油巨头打交道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但他还是相信自己的价格优势,“我卖得便宜,我不怕中石油、中石化不来买。”他说。

  只要能投入生产,乙醇产出量提高16.4%、成本降低15%,燃料乙醇的高利润确实让路嘉星这样的外商值得费上一番脑筋,如何抢在政策之前,设好“伏兵”。

  

  链接

  中国燃料乙醇身世

  1998年,一位国家领导人视察黑龙江储量基地,发现有大量的陈化粮被废弃,于是听取建议,用陈化粮来制造燃料乙醇,当年黑龙江省将把34.5万吨陈化粮用于生产车用变性燃料乙醇。

  后来,随着燃料乙醇产能的增加,陈化粮已经不能满足作为生产原料的需要,于是,很多企业开始运用玉米为原材料,制造燃料乙醇。几大粮食生产省都开设了粮食生产燃料乙醇的新项目,一时间,市面玉米、粮食供应开始显现紧张之势,随即,国家紧急出台了《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叫停了这些项目,只批准了5家企业作为燃料乙醇的生产试点。

  此后,随着国际粮价的高企,燃料乙醇使用粮食的成本开始逐步抬高,随即非粮食燃料乙醇成为发展的主流方向。
作者: 2008-6-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