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生物能源

变废为宝,巧解能源紧缺难题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摘要:1986年以来,蒋剑春和他的团队就一直在从事生物质能源、活性炭制备和应用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及成果转化工作,并研发出生物柴油制备技术、农林剩余物锥形流化床气化发电技术。关键技术已被攻克目前,在江苏省溧阳市江苏强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由蒋剑春主持的国家林业局948创新重大项目“林业生物质发电和生物柴油制备关键技......

点击显示 收起

        据6月2日报道  科技部部长万钢曾说过:“科研和市场联系起来,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并迅速在市场推广。”多年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所长蒋剑春就是在这样探索前行。



  1986年以来,蒋剑春和他的团队就一直在从事生物质能源、活性炭制备和应用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及成果转化工作,并研发出生物柴油制备技术、农林剩余物锥形流化床气化发电技术。



  关键技术已被攻克



  目前,在江苏省溧阳市江苏强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由蒋剑春主持的国家林业局948创新重大项目“林业生物质发电和生物柴油制备关键技术引进与创新”完成中试并通过验收。



  这一科研项目,完成了在生物质气化发电、生物柴油、生物质液化油等3个领域的创新研究任务,在国内首次利用海滨锦葵油、可再生资源松香进行了生物柴油制备的研究,获得了硫含量仅为0.0003%的生物柴油产品和与松香基生物柴油产品。研究制备的对环境友好的绿色催化剂,是生物柴油制备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关键技术之一,这为扩大生物柴油原料来源提供了新途径。



  通过项目实施,建成了一条发电能力为1兆瓦的林业生物质能源气化发电中试生产线,及一条年产2000吨的连续化生产生物柴油中试生产线,实现了生物柴油酯交换反应的连续化,使酯交换反应由传统的2小时缩短到5分钟,油脂酯交换转化率超过99%,降低能耗30%以上。同时,还完成了木材醇液化制备液体燃料油工艺实验,建立了削块机设备制造基地、超细木粉装备制造基地、年产600吨木本油料生产生物柴油中试车间。



  生物柴油高效低耗



  2007年,中国林科院林化所与江苏强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一条年产10万吨生物柴油联产2万吨生物质材料示范生产线。



  在一间普通的实验室,记者目睹了地沟油变生物柴油的全过程:首先,将地沟油倒入容器内,去除水分、杂质,剩下腻腻的油脂。之后,技术人员在油脂中加入甲醇,并将其倒入催化炉内,经过绿色催化反应,地沟油就变成了脂肪酸甲脂。最后,去除脂肪酸甲脂中的甲醇,分离出杂质,流出来的便是与普通柴油类似的生物柴油。



  据蒋剑春介绍说,通过该技术,1吨地沟油可1∶1等量生产出1吨生物柴油。这种生物柴油可直接用来燃烧,与柴油按照2∶8的比例混合后,同乙醇汽油一样供柴油车使用。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每千吨柴油含硫量高达0.1吨,而生物柴油含硫量是普通柴油的1/10,能极大地降低汽车尾气的硫含量。同时,生物柴油比普通柴油每吨价格便宜近千元,虽然热值稍低,但由于不含甲醇等化学成分,不会对发动机造成损害。



  生物能源前景乐观



  早在“十五”初期,蒋剑春等人就以天然油脂菜籽油、海滨锦葵油、小桐子油、垃圾油等为原料,开展了制备生物柴油的技术研发。



  蒋剑春说,中国具有丰富的能源植物资源,但生物柴油的开发利用尚处于发展初期,只有向基地化、规模化发展,实行集约经营,形成产业化,才能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生物柴油发展之路。



  蒋剑春说,中国林科院林化所作为我国较早研究生物质能源的单位之一,林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已将大部分科研成果推广和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他们与南京龙源天然多酚合成厂、张家界茂源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进行五倍子系列产品深加工技术的研发,生产出的产品出口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江苏强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作为天然油脂制备生物柴油技术的产业化基地,年产量达2万吨;自主研发的锥型流化床生物质气化发电、供热和供气技术,在江苏无锡工业炉企业投产后,技术和产品出口到菲律宾等国。



  谈到生物柴油的发展前景,蒋剑春充满信心。他说,目前,中国每年约产生500万吨地沟油和垃圾油、250万吨酸化油、200多万吨林木油脂,若采用这项技术,每年可生产生物柴油近千万吨。作为研究团队中的一员,他希望通过产业化生产,为解决柴油荒等能源储备问题贡献力量。


作者: 2011-6-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