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生物能源

2011年改变我们生活的十大生物质能新闻事件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摘要:可能您还是第一次听到“生物质”这个词儿,但是经历了“十五”“十一五”的沧桑,生物质能源产业正迈向成熟发展的新阶段。岁末,驻足回望,我们对过去的一年间生物质产业界发生的重大新闻进行了全面梳理,在走访多位业界专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评出2011年中国生物质十大新闻事件,并辅以专家点评以飨读者。1、着力......

点击显示 收起

  可能您还是第一次听到“生物质”这个词儿,但是经历了“十五”“十一五”的沧桑,生物质能源产业正迈向成熟发展的新阶段。它不仅是全球一次能源中的第四大能源,还是解困“三农”的良方。岁末,驻足回望,我们对过去的一年间生物质产业界发生的重大新闻进行了全面梳理,在走访多位业界专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评出2011年中国生物质十大新闻事件,并辅以专家点评以飨读者。



  1、着力推进南宁生物燃气工程项目 



  3月5日,中国首座日产万方车用生物天然气工程在南宁正式汽车对加气站供气。南宁的生物燃气项目,将突破国内使用沼气的“瓶颈”,改变沼气直接用于锅炉燃烧发电等传统利用方式,把沼气通过净化压缩后变成生物燃气,替代天然气。南宁正在开展新燃料汽车运输工程,主要是发展生物气体出租车和公共汽车项目,利用产业化沼气工程提供的压缩气体原料,将全市城区内60%的出租车和公共汽车改造成使用生物气体燃料车。2012年后让30%城区出租车和公共汽车使用生物气体燃料,2015年完成60%的改造目标。



  入选理由:车用生物天然气与汽、柴油相比,具有显著的价格优势,这在全球普遍享受补贴的新能源中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南宁工程在技术和产业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促进了生物天然气产业的大发展,以及社会乃至决策部门对沼气可部分替天然气的认识和关注。



  2、《生物柴油调合燃料(B5)国家标准》实施三月  零售终端未见生物柴油



  5月份,距离中国《生物柴油调合燃料(B5)国家标准》(简称《B5标准》)实施已有3个多月,但生物柴油却依然未能进入零售领域。根据《B5标准》,2%~5%的生物柴油可与95%~98%的矿物柴油进行调合,调合后的生物柴油可进入成品油零售网络销售。虽然业界认为表示,这一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意味着生物柴油可名正言顺地进入成品油零售网络。但事实并非如此,5月份,拥有年产17万吨生物柴油的生产能力古杉集团表示,其生产的无生物柴油尚无进入成品油零售市场。而4月份,福建漳州鼎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表示,其生产的生物柴油销售不成问题,但没有与矿物柴油进行调合。分析人士称,《B5标准》的颁布实施,为生物柴油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生物燃料产业要实现真正的规模化发展,还需要国家出台相关的税收、补贴政策,否则《B5标准》将形同虚设。



  入选理由:国家出台生物燃油国家标准,无疑是生物质能产业的重大事件;但既有了国标,却没有生物柴油实际进入零售领域,这种尴尬局面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国家有关部门对推进生物柴油产业缺乏总体规划和务实的计划。



  3、垃圾发电西部受阻:重庆两项目延后



  国家环境保护垃圾焚烧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11月在重庆启动,但这没能加快垃圾发电在西部发展的步伐。重庆市规划中的两个垃圾焚烧项目没有按计划如期推进。一个位于南川区,尽管引进协议已签,但桑德环境的垃圾焚烧装置因反对声四起,最终能不能上马仍是未知数。而另一个项目丰盛发电厂位于巴南区,是重庆主城区最大的垃圾焚烧厂,该项目按计划在2011年年底建成投产,但因厂址较远,道路施工缓慢,投产日期将拖延至2012年。席卷东部和北方的垃圾焚烧风已刮到西部。除了重庆,昆明、成都、咸阳等地垃圾发电厂建设也面临不同阻力。



  入选理由: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垃圾发电是环保和能源双赢的项目,前提是防止多种污染的技术要彻底过关;而且必须逐项目做艰苦细致的公众认可(认识、理解)工作。



  4、美三部门联合出击航空生物燃料(同年10月,中国首次客机航空生物燃料试飞成功及11月,生物燃料首次驱动美国驱逐舰)



  为了推动生物燃料在美国的进一步发展,美国正准备既充当投资方又扮演客户。美国政府10月份宣布了一项价值5.1亿美元的投资计划用于加速生物燃料在军事和其他领域的利用。这笔资金将主要来自美国农业部、能源部和美国海军。此外,在未来3年里,美国生物燃料生产商也将至少出资等额资金以促进大规模商业化生物燃料厂的建设。此计划也是响应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年3月提出的减少美国对外石油需求的这一号召。奥巴马表示:“生物燃料是美国减少对外国石油依赖、创造就业的重要措施,但是支持生物燃料的发展不能只依靠一个部门。这就是今天我们各方通力合作的原因,这有助于我们迈向能源独立。”



  入选理由:生物航空(海)燃油当前虽更多的只是对公众心理上的震撼意义,但它确实明白无误地显示了选择生物燃料是发展的必然规律。应视为生物质能领域影响重大的事件。



  5、“十二五”规划目标公布 生物质能源仍被边缘化



  12月,国家能源局公布了一系列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目标:到2015年,风电将达1亿千瓦,年发电量1900亿千瓦时,其中海上风电5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将达1500万千瓦,年发电量200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突出了发电替代,却忽略了石油和天然气的替代。生物质能源有所进步,但仍被边缘化。



  生物质能源是全球一次能源中的第四大能源。美国2003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其中近一半是生物质能源,约1亿吨标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2010年度美国能源展望中提到,到2035年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将占发电增量的41%,其中生物质发电占49.3%,风电占37%;燃料乙醇的消费量将占石油的17%。



  我国不含太阳能的清洁能源的年开采资源量为21.48亿吨标煤,其中生物质占54.5%,大水电、小水电和风电分别占18.5%、8.7%和15.5%,核电为2.8%,生物质能源的资源量是水能的2倍和风能的3.5倍。专家指出,如果使每年可用于能源的4亿吨秸秆得到开发,转化为电力相当于8座三峡发电站,农民每年增收800 ̄1000亿元。



  入选理由:生物质能源在我国发展的客观环境相对不利。在这种背景下,唯有使生物质能源替代比电能源品质(位)更高的商品能源,比如化石燃油和天然气,才能争取到应有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生物质能源独特的优势;而不应过多考虑发电,从这方面说,生物质能源仍存在被边缘化的问题。



  6、石元春携新作《决胜生物质》解困“三农”:“我不是单就能源谈能源”



  3月7日,两院院士、我国著名的土壤学家石元春在新书《决胜生物质》首发之时,坦陈其“转向”的理路:涉足当今最热门、最敏感的能源领域,“我不是单就能源而能源”,而是藉此寻求解困“三农”的良方。



  《决胜生物质》是石元春院士的新作,作者自2001年开始关注并亲身经历了国内外生物质产业的发展。这十年是世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十年,应对化石能源恶化人类生存环境和资源渐趋枯竭的十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写下这段具有时代意义的历史瞬间。书中“综合篇”是作者对所收集到的资料及心得的整理;“中国篇”是参与中国生物质事业的经历和感受;“结尾篇”是对未来的展望。



  入选理由:启蒙教材、国内首部生物质能方面的力作,改变着人们对生物质能的认识,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7、全国农村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7月9日,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农业部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农村能源工作会议,刘铁男出席并讲话。这是近30年来,第一次围绕农村能源召开的专题会议。会议提出要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建设绿色能源示范县、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大力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为重点,全面推动农村能源建设取得新进展,为改善农民生活和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优质、清洁、经济、可靠的现代能源保障。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主持会议。



  入选理由:国家能源局新领导上任后首次召开的全国会议,选定以生物能源为为核心的农村能源做主题,具有某种“风向标”意义。特别是把以生物能源为为核心的农村能源上升到缓解“三农”问题的高度。首次提出从能源方面突破,解决城、乡居民社会公用事业服务“均等化”问题,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8、生物质能源10强企业亮剑中国科技馆



  3月9日,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展示会在科技馆拉开帷幕。农业部原部长何康、农业部原副部长洪绂曾、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学院院士石元春、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谢经荣、中国科技馆馆长徐延豪及书记赵有利、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常务副会长薛黎明、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科技部农村司副司长王喆、国家林业局生物质能源办公室处长王晓华和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王涛等出席了展览开幕式。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汪燮卿院士为展览题词:“发展以生物质为基础的新能源是人类文明跨越式进步的象征。”



  入选理由:十年磨一剑,生物质能源企业承受了太多的曲折和艰难;百里挑一,另外九十九家都倒在了创业的路上,而最终还是有一批企业克服艰难险阻,发展壮大起来,开辟了理想之路,拓展了光荣之路,走向了强盛之路。吉林辉南宏日新能源有限公司、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武汉凯迪控股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合力清源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能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百川同创能源有限公司、徐州燃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粮集团等等,他们代表着生物质能源产业界的优秀分子,在开年之初,以今日的成绩向全国人民证明:“我们行!”展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迈向成熟发展的新阶段。



  9、天冠万吨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验收  达国内领先水平



  河南天冠集团万吨级纤维乙醇项目顺利通过国家能源局鉴定。为支持河南省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步伐,尽快开展南阳国家生物质能示范区建设,国家能源局于2011年12月21日在南阳召开天冠集团万吨级纤维乙醇项目鉴定会,国家能源局资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李冶司长、省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常建华局长到会,中国工程院曹湘洪院士、欧阳平凯院士等14位生物能源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鉴定,专家组通过现场考察,听取技术报告、现场核实调查报告后,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鉴定。



  专家组认为该纤维乙醇示范装置以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为原料,形成了包括原料收、储、运,蒸汽爆破预处理,纤维素酶生产,纤维素酶解、半纤维素厌氧发酵生产沼气等完整的工艺路线,实现了产业化示范。该项目发挥企业优势,结合中国国情,坚持因地制宜和集成创新,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分类利用,技术与工艺可靠,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备进一步产业化与放大的条件。鉴于纤维素乙醇生产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尚有诸多技术关键有待突破,建议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国家应加强政策扶持,支持可以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纤维素乙醇生产技术。



  李冶司长指出目前我国燃料乙醇还主要是以粮食为原料生产,极大地限制了燃料乙醇的发展。纤维乙醇是世界级难题,天冠集团通过集成技术创新和不懈努力,建成了万吨级纤维素示范装置,开创了国内外的先河,该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燃料乙醇生产已步入非粮时代,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河南省农林废弃物资源丰富,发展纤维乙醇的条件较好,希望能够抓住时机,为河南省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入选理由:天冠万吨级纤维素燃料乙醇工程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商业化纤维素乙醇项目。尽管还存在成本等问题,但它毕竟表明,中国在第二代生物乙醇的产业化发展上,在世界上也有一席之地。况且万吨级纤维乙醇项目是个可以多次复制的模式,预示了我国燃料乙醇生产开始步入“非粮”时代,具有里程碑意义。



  10、燃控科技成功登陆创业板  大力发展生物质利用技术



  在我国,锅炉点火及燃烧控制技术领域的领跑者是徐州燃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过近30年的发展,燃控科技在矿质能源的燃烧利用方面积累出核心竞争力。其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专利技术已经通过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持的产品鉴定,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成功挂牌上市。



  在推广节能型、环保型矿质能源燃烧利用技术的同时,燃控科技已成功开发出新一代生物质能气化技术,公司历时多年研制的“XSH型生物质气化装置”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持的产品鉴定,鉴定意见认为“该产品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该装置拥有多级配风、燃气显热回收、焦油回燃等多项核心先进技术,解决了燃气热值偏低、焦油污染、草类原料适应性3个重大技术难题,目前已获专利授权5项,另有5项专利正在受理中。该装置的推广将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节约矿质能源、治理秸秆焚烧污染以及改善农村或林区居住生活环境都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入选理由:“以一滴水见阳光”。在我国,生物质利用技术的创新多产生于这些“规模不大”,但却“雄心不小”的民营企业当中。他们以对市场的敏锐把握,更以“市场的主人”的主导意识谨慎地参与竞争,坚定地以深入解决我国农村能源利用难题为己任,用层出不穷的新生代产品与专利技术印证一个真理:科技创新是生产力!



  (中国网络电视台与生物质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
作者: 2012-1-1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