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生物能源

民营企业家追逐『绿金梦』

来源:贵州商报
摘要:发展小油桐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在引起各方关注的同时,国内黑金帝国领导者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甚至是中粮集团等,均加入了争夺贵州小油桐的战团。一位民营企业家的绿金梦李搏,康达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在黔西南州,李搏的名字是和生物柴油联系在一起的。李搏笑称,一问当地开柴油车的人,都会知道他的名字。...

点击显示 收起

发展小油桐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在引起各方关注的同时,国内"黑金帝国"领导者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甚至是中粮集团等,均加入了争夺贵州小油桐的战团。  



但是,"绿金梦"也并非仅是这些"巨无霸"的游戏,还有一支奇特的民营队伍,当大国企还停留在纸面上的喧嚣时,他们早已默默在非粮液体燃料领域鏖战多年,向上没有财政扶持,向下没有销油渠道,但他们往往能跑在政策风向之前,对成本环节控制到极致,没有沈重的非商业包袱,敢於尝试规模化种植失败的风险,而且善於同基层政府和农民博弈。虽然这支力量常常被低估和忽视。  



一位民营企业家的"绿金梦"  



李搏,康达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黔西南州,李搏的名字是和生物柴油联系在一起的。李搏笑称,一问当地开柴油车的人,都会知道他的名字。  



最先从相关部门知道李搏这个名字的时候,想当然的,记者还以为是渊博的"博"。"人如其名,敢为人先,敢於拼搏",李搏的朋友给了记者这样的解释。  



20多年前,学化学的李搏从贵大毕业後,打起背包就来到了黔西南州的一个国营企业。10多年的时间,李搏从普通技术人员成了工程师,也成了公司的副总经理。  



正值人生、事业巅峰的李搏却与自己展开了"搏斗",毅然决然地辞职下海,自己开起了公司。最初李搏是租别人的厂房生产石油催化剂,虽然赚钱,但由於用量太小,市场并不是很好。不过,以他从事化学研究的经验,加上长期和石油企业打交道,李搏对能源的问题非常关注,并且一直在寻找替代石油的可行性方法。  



2004年7月份,李搏在云南一个尼姑庵意外发现,尼姑们用一种植物来点灯。李搏眼前一亮,赶快打听这是从哪里来的。尼姑们告诉他,这是当地村民给他们送来的。一路追下去,得知这种植物就是小油桐。李搏买了一些小油桐种子回来,却发现黔西南很多地方都有。  



李搏知道生物柴油在当前能源危机的情况下意味著什麽,意外获得了油料来源,李搏再次决定放手一搏。  



2005年8月,黔西南康达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虽然职工仅有30人,但作为一个高科技企业,该公司职工却全都是技术型人才,其中就有高管人员7人、技术人员10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2人。  



至少从目前看来,李搏这次与自己搏斗是取得了成功的。当年12月,李搏试产了首批产品。  



现在,李搏已从当初做催化剂时的租厂房做到建起了自己的办公楼一栋、油品中心化验室、年产1万吨生物柴油生产线和几万亩麻风树基地。除了完成生物柴油中试装置的建设,还建立了自己的企业标准,建立了自己的化验人员队伍,具备了对原材料进厂、半成品中间控制、成品出厂检测能力。李搏的康达公司也成为我省唯一一家拥有生物柴油标准的企业。  



今年1月30日,该公司的生物柴油工业化生产工艺通过了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省级鉴定,鉴定认为生产工艺处於国内领先。2月21日,该公司的生物柴油工艺技术也正式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李搏告诉记者,用该公司工艺生产的样品已多次送省质量监督局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及上海市石油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其检测指标皆达到德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同行业先进水平。该公司生物柴油产品经广大用户使用,目前无一例不良反应。  



在李搏的生物柴油加油站,记者看到,前来加油的车辆络绎不绝,司机们也证实,他们看来,这种生物柴油的性能确实要比柴油要好得多,对车辆也并无什麽不良反应。  



李搏说,其实刚生产出来的时候,当地确实没有人相信生物柴油能用到车辆上。这中间还发生过一个小故事:有关部门到该厂视察时,刚才所乘车辆没油了,李搏提出给该车辆加油,但对方根本不相信,怕对车有所损害,在李搏称如果对车辆有损可以由他赔偿时,对方才加了油。结果车开了几百公里,发现一点"事"也没有。  



後来,经过当地司机试水之後,发现生物柴油的性能的确十分优越,口口相传之下,李搏的生物柴油加油站排起了长龙,在市场上的柴油供应紧张之时,由於生产跟不上,李搏也不得不在加油站贴出了限量加油的通知。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搏的"绿金梦"也很快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该公司生物柴油工业化应用技术研究获2007年度省科技厅的创新基金支持;生物柴油产品获省经贸委、省科技厅组织的2007年度专利优秀新产品三等奖;快速制备生物柴油工艺技术获黔西南州2007度科技进步一等奖;非搅拌系统在生物柴油生产中的应用获省乡镇企业局技术创新发展资金的支持;麻风树油检验方法研究已获黔西南州科技局2007年度重点科研项目支持等。  



但李搏也坦承了作为民营企业的担  。主要就是资金困难,因为筹不到更多的资金,虽然具备了年产一万吨的能力,但其原料种植规模根本不可能达到那麽大。所以目前该公司生产的生物柴油原料还是地沟油和其它的油料植物,在已生产的上千吨生物柴油中,用小油桐生产的生物柴油只有100多吨。  



和农民打交道首先要投钱,即公司购买种苗种下去,还要先给对方每亩多少钱的补助,否则人家就不乾。因为农民是很现实的,虽然是荒山,但看不到一分钱,拿给你种一样三年之後才能看得到效益的东西,他肯定不愿意。  



不过,虽然有担  ,李搏还是在继续做著他的"绿金梦"。李搏说,他是一个生意人,做这个项目谈不上为当地农民造多大福,为国家解决了多大能源上的问题,但至少要让大家都看到效益,让参与者都赚到钱。他透露,目前已有多家公司和他联系,准备给他注资,做大这个项目。随著国家石油、成品油价改革配套机制的逐步实施,以及国际油价继续处於高位,生物柴油前景看好。  



目前,李搏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已种植了3万5千多亩小油桐树,三年之後,利用小油桐生产生物柴油的年产量将达到1500多吨。对自己的"绿金梦",李搏仍然充满信心。  



梦想点燃的村庄  



相对於李搏的信心来说,有望成为"绿金梦"最大受益者的农民和农村,却大都持怀疑态度。  



李搏的工作就有这样的故事,在黔西南一些县市,他去找当地政府和村民谈种植小油桐时,就遭到过拒绝。无论你讲这个项目如何如何利国利民,国际上油价形势怎样,但听众要麽眼睛发直,要麽直接就打起了瞌睡。原因很简单,他们根本不管长远的,他们要的是立竿见影的效益。好话说尽,形势分析完了,最终,企业只能选择其它的合作方式。  



目前,李搏的康达公司的原料基地,就有三种方式。一种是从农民手中租土地,每年付给他们土地租金,然後再回过头请他们种植,付给他们人工费;第二种则是直接与其它种植公司签协议,由种植公司种後,由他们收购小油桐种子;第三则由当地林业部门利用国家拨付的荒山育林资金,利用小油桐绿化荒山,果林成熟後无偿送给当地农户,而企业则与当地农户签订合同,回收小油桐种子。  



农民看到企业真在做了,也开始心动。至少,出租土地是得了钱的,给企业垦荒、种树也是得了钱的,那可是实实在在的钞票。  



看到那种数百年来用於扎篱笆、点火把,猪不吃、牛不嗅的满山遍野都是的小油桐突然之间成了金疙瘩,当地村民对"绿金梦"的感觉就更真实了。  



黔西南州册亨县巧马镇者告村就是这样一个村庄。  



今年6月,当地林业部门找到村里,要求该村利用荒山种植小油桐树。由於不需要投入资金,村民们的乾劲一下就来了。全村1500余人,一下就种了2400多亩小油桐,也就是说,三年之後,按照目前定的最低收购价每公斤1元钱,每亩地至少可以收入300元以上,每人可以增收500元左右。对於当地村民来说,这显然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而其种下去之後就是几十年,中间也不需要投入什麽肥料投资,一劳永逸。一时之间,村民对"绿金梦"的希冀比任何时候都来得更猛烈。  



者告村支书陆友国这样说,其实村民们的"小算盘"远不至此,他们还盘算著,如果到时候周边村的种植规模也上来了,相关部门一定会在此建厂,那时候,他们还可以到厂里打工,不用出远门就可以挣到更多的钱。  



事实上,像者告村这种可以做"绿金梦"的村庄并不在少数。  



截止今年年初的统计显示,我省绝对贫困人口为266万,相对贫困人口466万人,两者均约占全国同类贫困人口数的10%,扶贫攻坚任务繁重。根据规划,我省适宜种植小油桐的面积有近600万亩,加上周边省区,种植面积可达1000万亩以上,规划实施後,将带动约150万贫困农民脱贫致富,人均收入可达2666元  年;保护恢复生态面积1000万亩以上。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