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洪涛 江苏省中医院近读《中国中医药报》5月16日贾延利“《伤寒论》几几之我见”一文,对其中有关“《内经》、《伤寒论》中的‘几几’实是‘沉沉’的坏字,是沉重之义”的看法不敢苟同。王长松祖籍河南,在谈及《...
11-10-25摘要:徐琳武汉市中医医院妇科《灵枢·淫邪发梦第四十三》讲述偏胜的病邪即淫邪侵扰不同脏腑器官影响神明而出现的梦境,包括12种实证和15种虚证。在描述15种虚证时称:“厥气……客于阴器,则梦接内。”张隐庵注:“厥气...
11-10-25摘要:贾延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是中医的经典著作,但其写作年代久远,有个别文词古奥难懂,今就其中几个词义提出一点看法,以期能更准确地理解原文。”句中“似”字今人大多不注,认为与现代汉语相同,是“好像...
11-10-25摘要:贾延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注:“几几者,伸颈之貌也。”卷后《释音》:“几几,音殊,短羽鸟飞几几也。”明代方...
11-10-25摘要:范铁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中懊 ”一症,可见于《伤寒论》太阳病篇、阳明病篇,《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中酒疸的证治,但其发病机理各有不同,因此必然采用不同的治法和方药进行治疗,这就充...
11-10-25摘要:范铁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均有发黄的论述,并且于《金匮要略》中设专篇“黄疸病脉证并治”。对于发黄的治疗,仲景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后世留下了...
11-10-25摘要:刘宝恒 张哲浩 吉林省汪清县中医院古今业医而善用石膏者,莫过于盐山张锡纯氏,先生誉石膏“为药品中第一良药,真有起死回生之功”。就在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第六期,第四卷,瘟病门23个医案中,计有处方38首...
11-10-25摘要:邹钟宇 广东鹤山市中医院《内经》在阴阳概念的生命规律前提下,将“神”概念广泛地运用于藏象、疾病、诊法、论治和养生之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将哲学中的神范畴引入医学领域的动因和指归。“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将...
11-10-25摘要:张存悌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三院有关火神派争议最集中的问题就是火神派是否有偏,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应该辨证地看,所谓其偏是偏其所长,偏得其所,有其长即有其偏,无偏则无其所长。各家学说“无不有偏”历史上各...
11-10-25摘要:李磊 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黄帝内经》的身体观,不能脱离《黄帝内经》诞生时期的语言环境,也不能脱离产生那一语言的时代思想潮流。这里的“身体”包括了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的“身体”指血肉形躯之身,广义...
11-10-25摘要:李磊 长春中医药大学●人和人更本源的差异体现是人的身体,它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本源。●身体的定义是随研究者的兴趣而变化的,需要我们通过分析他们的思想而得出某个定义。在整个世界文化中,有各种各样对身体的定...
11-10-25摘要:中医谓,肝胆兼属于木,皆通少阳生发之气,肝胆之气敷布于脏腑机体,诸脏因此升降出入生化不息,故《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将肝胆生理病机总概括为“此脏气平则敷和,太过则发生,不及则委和”。由此可证,所谓“...
11-10-25摘要: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阴火上冲”语出东垣,他解释说:“是热也,非表伤寒邪皮毛间发热也。乃肾间受脾胃下流之湿气,闭塞其下致阴火上冲,作蒸蒸而热。”这说明促成阴火的物质基础是下流肝肾的脾胃之...
11-10-25摘要:范铁兵 高俊峰 中国中医科学院《金匮要略》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对于本条之“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多数医家以五行相乘相克理论来解释。从整...
11-10-25摘要:刘冠军 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温病条辨》首方为桂枝汤,且桂枝用量倍于芍药,故颇受后人非议,认为目无法纪,自乱其例。其实桂枝汤在此不但用之得当,亦证明吴鞠通精究《伤寒论》始著《温病条辨》,而温病乃...
11-10-25摘要:钱超尘北京中医药大学淳化本《伤寒论》,是六朝传本。”此本即六朝江南诸师秘传本之一,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收录于《太平圣惠方》卷八,故名淳化本《伤寒论》。此本是北宋校正医书局校订宋本《伤寒论》及《...
11-10-25摘要:高建忠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伤寒论》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对于此条所述之证,有人认为是太阳病,但有人认为是太阴病,到底应该是哪个对呢。从太阳...
11-10-25摘要: 有一次,张子和应邀为项夫人黄氏诊病。项夫人黄氏失去了爱子,终日思虑,悲伤过度,饮食不进,神志恍惚,常好叫呼怒骂,欲杀左右,恶言不辍。诊脉时,他突然双眉紧锁,站起身来说:“哎呀,大事...
10-11-06摘要:本报讯 (记者胡 彬)10月27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新一轮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温病学名医大讲堂在北京藏医院开讲。此次温病学名医大讲堂共15讲,讲座时间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每周三下午2点通过北京...
10-10-29摘要: 中医博大精深,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中医已在国外日渐普及,不少老外都惊叹中医的神奇疗效。中医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和70多个成员国列为全球和本国发展医疗保健事业的战略措施。“到...
10-10-25摘要: 编者按:“六腑咳”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帝曰:六腑之咳奈何。岐伯曰: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
10-09-10摘要:□ 王融冰北京地坛医院难忘在SARS横扫中国南北,遍布世界十几个国家地区,夺走上千人生命之时,中医界临危受命,参加到抗击SARS的行列。虽未能全面参战,但显示出中医药对于未知的、病毒感染性传染病大有作为,中医药...
10-08-12摘要:□ 段逸山上海中医药大学笔者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担任馆长的十余年间,经常会有国内或境外的学者来询问、查阅近代中医药期刊,往往会为我校近代中医药期刊品种之完备、藏量之丰富而啧啧称奇。综观中医学术发展...
10-08-12摘要: 《伤寒论》第161条说:“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旋覆代赭汤方: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
10-07-30摘要:□ 刘臻华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质难》一书乃民国时期沪上名医祝味菊与其弟子陈苏生的问答录。祝师对中医学的热情与执着,实践和坚持,及对弟子的耐心教诲,都使笔者深深感叹和佩服,更不由地反思现代中医教育所存...
10-07-19摘要:其间,充分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中医经典学习和传承氛围,经方名家冯世纶教授的经方师承是以临床、网络、沙龙及面授等多种形式出现的。这极有利于形成一定规模的经典经方学习群,使大家能够即时与名师研讨交流对仲景...
10-07-08摘要:本报讯 (记者黄 心 海 霞) 6月23~27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承办的全国经方论坛暨经方应用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会议一致认为,研究和应用经方是中医立命的根本、成才的基础,是提...
10-06-29摘要:外感表证的热型,一般来说多为恶寒与发热同时并见,而且恶寒之有无,更是辨识是否为表证之征,所谓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是也。但在临床中,表证的热型却不尽然,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则有单发热而不恶寒者,即...
10-06-01摘要:经方是指两千多年前汉代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著作中的方剂。1.桔梗汤《金匮要略》: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伤寒论》:少...
10-05-13摘要:千金方(包括《千金方》、《千金翼方》),为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的传世之作。对中医学发展有承前启后的贡献,是千百年来经历代中医大家亲试有效而公认的临床名典,也是当今中医临床必须取法遵循的第一部临床百科全...
10-05-13摘要:病机十九条出自《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该篇首先提出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及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的论断,将古人长期与疾病斗争中观察所得的复杂症状,归纳为提纲挈领的十九条病机,作为指导临床辨证论...
10-05-13摘要:神明一词,《内经》曾多处应用,计《素问》14次,《灵枢》2次,且专有《八正神明论》篇。然考其含义,则各随自然界与人体特性之异,乃有不同划分。其论自然界神明者,《气交变大论》外,《生气通天论》有服天气而...
10-05-13摘要:查《内经》所言,则天地有二说:其一指天为高空,古称太空,今谓天空或空中。因人居于上下天地之气交之中,故以人居之所而分,其上则为天,其下即为地。《阴阳应象大论》曾给以明确诠释: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清阳...
10-05-13摘要:动静,《五运行大论》有专门论述:帝曰:动静何如。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谓也,愿闻何以生之乎。岐伯曰:天地动静,五行迁复,虽鬼臾区其上候而已,犹...
10-05-13摘要:《伤寒论》中涉及头痛见证的条文,共有17条。其中太阳病篇12条、阳明病篇、少阳病篇、厥阴病篇各1条,霍乱病篇2条。在这些条文中,对于头痛的论述,有的在讨论主证时提出,有的在论述兼证、变证、传变、并病或作为...
10-05-13摘要:五苓散出自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涉及此方证之条文共计8条,对该方的系统分析一直以来见解颇多。这说明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是气机升降正常和异常的反映。笔者认为水液代谢即为司水液之气的运动...
10-05-13摘要:□ 李昀泽南京中医药大学李建军江苏连云港市中医院“千金方”(包括《千金方》、《千金翼方》),为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的传世之作。对中医学发展有承前启后的贡献,是千百年来经历代中医大家亲试有效而公认的临床...
10-05-06摘要:□ 马作峰张六通王平湖北中医药大学让“提高课程”名实相符《内经》课程的教学大纲中规定,“《内经》是中医专业本科教学的后期提高课,其教学目的在于掌握《内经》的基本理论、重要原则,从而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
10-04-26摘要:对于中医学基本功的训练,从易入手,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方法被多数医家所公认,即从《四小经典》入手,继之上续《四大经典》,对于初学者比较适用。何谓《四小经典》及所需的必读书目,本文试作一简述。之一《药...
10-04-07摘要:五节刺法出自《灵枢·。本篇内容广泛,包括论述真气、正气、邪气的概念,又论述五节刺法、五邪刺法临床病证及其针法,是一篇重要的临床之作。今仅论述五节刺的临床及针法。所谓五节刺,岐伯所述,一曰振埃,...
1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