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太阴病提纲及意义病由少阳而愈者,借少阳之枢转而外出也。乃有治不如法,其病不能借少阳之枢转外出,而转由腔上之膜息息透入腹中,是由少阳而传太阴也。夫病既传于太阴,其病情必然变易,自当另议治法,是则太阴经...
10-01-14摘要:少阳篇三阳合病之治法少阳篇,有三阳并病之证,提纲中详其病状而未列治法,此或有所遗失欤。愚不揣固陋,本欲拟一方以补之,犹恐所拟者未必有效,今试即其所载病状以研究其病情,再印征以生平所治之验案,或于三阳...
10-01-14摘要:少阳病小柴胡汤证《伤寒论》原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10-01-14摘要:少阳病大柴胡汤证柴胡汤证,有但服小柴胡不能治愈,必治以大柴胡汤始能治愈者,此病欲借少阳之枢转,外出而阻于阳明之阖,故宜于小柴胡汤中兼用开降阳明之品也。《伤寒论》原文︰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
10-01-14摘要:阳明病四逆汤证总计阳明篇中之病证,大抵燥而且热也,其有不燥而转湿者,此阳明之变证也。更有不热而反寒者,此亦阳明之变证也。《伤寒论》原文︰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明乎此则可与论四逆...
10-01-14摘要:阳明病猪苓汤证发黄之证,多成于湿热,诸治发黄之方,皆治湿热之方也。乃有本阳明病,其人蕴有湿热而不发黄者,自当另议治法,而阳明篇中亦曾载其治方矣。《伤寒论》原文︰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
10-01-14摘要:少阳病提纲及汗吐下三禁阳明之热,已入府者,不他传矣。若犹在经,而未入于府者,仍可传于少阳。而少阳确实之部位,又须详为辨析也。夫太阳主外,阳明主里,而介于太阳、阳明之间者,少阳也。
10-01-14摘要:阳明病栀子柏皮汤证《伤寒论》原文︰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栀子柏皮汤方】栀子十五个擘,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是以方中栀子善清上焦之热,黄柏善清下焦之热,加甘草与三药并用,又能引之至中焦以清中...
10-01-14摘要:阳明病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伤寒论》原文︰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麻黄二两去节,赤小豆一升,连轺二两,杏仁四十个去皮尖,大枣十二枚,生梓白皮一升,生姜二两切...
10-01-14摘要:摘要:本文介绍了作者在临床上运用《素问》病机十九条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月贲)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四条经文的体会。《素问·至真要大论》归纳的病机十...
10-01-14摘要:摘要:本文对《内经》中的“髀胻大跛,易偏枯”、“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上下往来不以期,候气而刺之,奈何”、“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及“匠人磨斧斤砺刀,削斫材木...
10-01-14摘要:清代林珮琴编著的《类证治裁》,对多种出血的病因、部位、症状、颜色、性质、脉象论述较祥,其以脏腑辨证为主,分别对吐血、衄血、蓄血、溺血、便血一一列举了治则方药。”吐血“外因系火风暑燥,内因系肝肾心脾之...
10-01-14摘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指导我们辨证施治的总纲。最后根据每个病证中的个性找出和其相适应的汤证,构成一个辨证的体系。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半...
10-01-14摘要:“煮饼”一词,宋代庞安时在《伤寒总病论》中谓“煮饼是切面条汤,煮水淘过,热汤渍食之。”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金匮要略》对“煮饼”亦谓之“煮淡面条之类”。我国科学家考察断定面条已有4000多年历史。由...
10-01-14摘要:对后世影响较大,书中尤其对带下病极为重视,将其列在诸篇之首。笔者就其带下病辨治特色作以下探讨。1带下以湿为主《女科》带下篇卷首开宗明义,指出带下俱是湿证,可谓一语中的。当脾肝肾损伤,气化失常时,津液...
10-01-14摘要:其中,作为《黄帝内经》最基础的哲学思想阴阳理论更是秉承于《周易》。从《周易》阴阳思想入手研究《内经》阴阳理论,对准确把握《内经》阴阳理论的思想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以卦象反映的阴阳内涵与关系《周易》是殷...
10-01-14摘要:笔者临证辨治时,常常据证将半夏与附子同用,不仅疗效较好,也从未出现过任何毒副作用,而这样配伍,似乎违反了中药所谓十八反中的乌头反半夏之说,也有药师质疑,须签字才能调配。但实际上,附子并不等同于乌头,...
10-01-14摘要:教材是传授与学习知识的依据,其阐述应该明确、准确与正确。遗憾的是,作为传承中医学经典巨著《黄帝内经》学术的《内经选读》,从四版至七版,在阐述原著某些重要思想与观点时,却未尽如此。本文仅择其要者商榷于...
10-01-14摘要: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多出现在负重较多的膝、髋关节,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无明确定论,一般认为与创伤、衰老、炎症、代谢和免疫等因素有关。传统的理疗和非甾体药物疗法的疗效并不满意,而...
10-01-14摘要:在《内经》中,清浊用来表示不同的生理现象,书中也常以此形象地阐述各种病因和病机。用清浊表示生理物质的稀稠《内经》说浊气出于胃,又说浊气归心,认为十二经脉有清浊不同的属性,是因为其中的血之清浊不一样。...
10-01-14摘要:探流溯源,《内经》中已蕴含了脾阴的实质内容,具有脾阴学说的原始雏形,奠定了中医脾阴学说的理论基础。1脾阴存在的客观性1.1从阴阳的互根性看 《内经》认为,天地万物皆由阴阳构成,如《素问·。阴阳应象...
10-01-14摘要:《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无结构、功能等术语。《内经》中凡涉及功能者多以用、气、神代之,涉及机体组织、器官、物质、结构时,常以形、体、器表示。因此,中国古代哲学中有体用一对范畴,强调了结构与功能的密...
10-01-14摘要: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二级学科。本着天人合一理念探求生命规律的《黄帝内经》蕴藏着丰富的全科医学思想。现代全科医学是在...
10-01-14摘要:对于《金匮要略》第一篇中上工治未病&hellip。笔者认为这句话中焦苦不可补心,焦乃气味,属于闻诊范畴,焦乃衍文。1助用焦苦辨诸多医家对于补用酸和益用甘味之药以调之的理解一致,即酸味的药品入肝补肝,甘味的药...
10-01-14摘要:干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干燥根茎,考其药用价值及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张仲景可称善用干姜之圣手,张氏在其所著《伤寒论》中收载药方113个,其中用干姜的配方就有21张,或以为君,或用之伍于他药当中,或治中寒...
10-01-14摘要:中医治病的要点在于协调或调动人体的自愈本能,治病的过程就是调和阴阳的过程,即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如《伤寒论》第58条所说: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亦即阴...
10-01-14摘要:《标幽赋》出自《针经指南》,是金元时代著名针灸医家窦汉聊所作。《针经指南》是窦氏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集中总结。《标幽赋》叙述精准,将幽冥隐晦、深奥难懂的针灸理论用歌赋的形式表达出来,对针灸临床有着非...
10-01-14摘要:通览全书,该书结合了按病分类法、病因分类法、按科分类法、剂型分类法等多种分类方法。诸多分类方法的结合使用,使其所载ll09首方剂得到明确有效归类。该书将多种分类方式相结合,便于读者检索查找,其根本目的就...
10-01-14摘要:祖国各民族医学经过几千年的长期实践,不仅秘累了富的治疗经验,而且创造了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医治未病理论既可有效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又为人体保缝、预防疾病提供了积极措施。这一理论也深深地影响着其他...
10-01-14摘要:《伤寒论》中涉及小柴胡汤的条文共17条,其中太阳病篇11条,阳明病篇3条,少阳病篇1条,厥阴病篇1条,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篇1条。一般认为,在少阳病篇以外运用小柴胡汤,是因为兼有少阳病,其实不然。少阳病篇原文...
10-01-14摘要:天人相应是《内经》基本学术思想之~,贯穿于《内经》全书之中,用于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指导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摄生等,从而建立中医学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医理论的思想基础和基本特色,并不断概括医...
10-01-14摘要:字悟出了中医是有学派之分的,张仲景乃是神农学派的传人,明确指出了《伤寒论》的理论属神农、经方体系,惜由于诸多原因,许多人至今尚不明确《伤寒论》的理论,认识《伤寒论》,先要正本清源和正确读原文。正本:...
10-01-14摘要:阴阳除用来阐释杂病总病机外,尚有其他许多重要作用,在《金匮要略》中阴阳描述可见一斑。分辨脉象如《妇人杂病》篇第八条在论述虚、冷、结气导致在上、在中、在下的不同病证后,仲景告诫尽管三十六病,千变万端,...
10-01-14摘要:李东垣在构建脾胃内伤学说时,独创性地提出了阴火理论。笔者认为,重新认识李东垣笔下的热中证,或许会对阴火的正确认识有所帮助。李东垣在《脾胃论·。卷中》中专门写有一节内容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
10-01-14摘要:王永炎教授临床非常重视身心并治,主张心理诱导与药物治疗结合。那么,临床上如何进行心理诱导。心理诱导应该从那几个方面入手。王老师曾治疗一位中年女性患者,患者情绪极不稳定,时而情绪激动,讲起话来滔滔不绝。
10-01-14摘要:中医药历经千年的探索与发展,从古至今创造留存了浩如烟海的中医药文献典籍,成为中医药领域不倒的丰碑,为当今中医药事业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如此丰富的文献典籍,中医药从业者全部研读显然是不可能...
09-12-31摘要:□ 何任浙江中医药大学党的十七大高瞻远瞩地提出“中西医并重”的伟大决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亦在全力倡导“中医人要用中医思维”的发展理念,可以说,现在中医药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理所应当,我们...
09-12-25摘要: 973计划“以量效关系为主的经典名方相关基础研究”项目启动 找寻经方剂量与疗效关系的规律本报讯 (记者吴潇湘)12月19日~20日,首届全国方药量效关系与合理应用研讨会暨973计划“以量效关系为主的经典...
09-12-22摘要:为此,笔者建议:很多中医药的经典著作、文章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性而且具有极高的文学性,应将其列入中小学及大学语文、历史教材中去,让学生在学习古文的同时了解中医药知识,了解中医药发展历史,培养兴趣,从基...
09-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