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茯苓甘草汤治水胃病我看过一个50多岁的女性患者,有浅表性胃炎几年了,还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她一喝水或稀粥就胃胀,而且胀得非常严重,叩一叩肚皮就像敲鼓一样,晚上影响睡眠,所以她再渴也尽量忍住不喝水,喜...
13-12-16摘要:编者按:《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确立了辨证论治的诊疗体系,堪称万世方祖。特别是围绕其防治急性温热病的病因、辨证、治疗思想和选方用药等问题的争论十分激烈。本文从汉代瘟疫与自然疫源性传染...
13-12-09摘要:太阳病本应当汗,但要汗之得法,仲景在《伤寒论》第一首方剂桂枝汤方后注中名言,太阳病发汗应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这就要求,太阳病发汗有两个条件:第一要汗出周身,不能只是局部...
13-12-09摘要:《伤寒论》是如何治水液病的《伤寒论》治水病可谓层次分明,基本上分为三个层次:化水(饮)、利水、逐水。当水湿不甚,可采用温阳化气的方法治疗,就是通过用温阳药或芳香药将水湿或水饮蒸化掉,犹如天下小雨,刚...
13-12-09摘要:痿论》提出治痿的三条原则,治痿独取阳明、各补其荥而通其俞、各以其时受月。治痿独取阳明只适用于足痿不用,但对后世的影响较大,有学者认为治痿独取阳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清胃火以肃肺气之热。滋胃津以润...
13-12-09摘要:麻黄汤是《伤寒论》里太阳病篇的主打方剂,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剂。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药组成,主要功效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针对太阳伤寒类的感冒,当然,麻黄汤的用途不仅仅是外感表证,也用于...
13-11-04摘要:醒脾法是中医常用治则之一,但中医工作者对其认识尚不统一。笔者欲探求醒脾法的实质,明确对中医名词术语的认识。在《中医大辞典》中说:醒脾就是用芳香化湿健脾药物,祛除湿邪,健运脾气,以治疗脾为湿困,运化无...
13-10-30摘要:顾植山,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历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学术编委、新世纪全国《中医文献学》教材主编、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文献学》主审等。现任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中医疫病预测预警的理论方法...
13-09-17摘要:过去较多强调对经络外可度量,而忽视了切循。正是这些缝隙连结、沟通人体的表里内外,运行人体气血津液,完成人体的营养、代谢、成长、衰退全过程。 经络的气化是指在经络系统中各种物质能量的转化,从而实现人体...
13-09-17摘要:阴阳升降消长理论与小柴胡汤《黄帝内经》认为,日月星辰的运转,形成了阴阳二气的升降与消长,所以阴阳的升降与消长是自然界的固有规律,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生长与死亡,皆本于此规律。也就是说,阴阳的升降与消长,...
13-08-30摘要:吴鞠通认为:仲景为下元之明医,其所著《伤寒论》客观上是针对下元气候背景所生疾病而作,后世不可不辨自身所处是否为下元,就盲目地套用仲景的方法。这是笔者一直思考的治法选择是时势使然的东方版。三元是纯粹东...
13-08-24摘要:王冰编注《素问》常用四种方法:一是原文凡加字误简,皆朱书其文,凡篇目坠缺,指事不明者,量其意趣,加字以昭其义。二是移补原文。王冰次注的主要功绩有两个方面:其一,通过整理,使《素问》得以流传。但王氏也...
13-08-12摘要:受此启发,笔者发现,互补对称美是世间的普遍规律,若由此来悟中医,看《伤寒》,则别有一番滋味。顺此思路去看《伤寒》,则很多问题都会豁然而解。桂枝汤,又在53条病常自汗出者&hellip。宜桂枝汤中点出桂枝汤使...
13-08-06摘要:●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把辨方证称为最高级辨证,把辨方证称为辨证的尖端,并指出家传秘方亦属辨方证。经方安全可靠、简便廉验,比如桂枝汤,据考证源于《汤液经法》,时至今日仍历久弥新。但由于当前很多中医师不...
13-07-15摘要:中医早在内经时期就有了关于体质养生的内容,而韩医学的理论基础虽源于中国医学,但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医学体系。其中李济马在《东医寿世保元》中提出的四象体质养生理论,是韩医...
13-07-15摘要: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历来被医家奉为圭皋,尊为医宗,视为渊薮,2010年3月,《黄帝内经》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评审委员会认为:《黄帝内经》理所当然地是...
13-06-17摘要:惊悸不安是临床诊疗中常见的症状.患者多述为自觉心跳、心慌、恐惧、悸动、惊慌,所涉及的病种较多,病情急缓不一,齐向华教授统称为惊悸状态 。为了提高临床的诊疗效果,笔者系统的总结了孙思邈的治疗惊悸诸方,...
13-06-09摘要:当代社会由精神情志因素引起的心身疾患愈来愈多,现在疾病谱的改变也充分说明了精神情志致病的广泛性。因此,对精神情志方面的养生保健必须引起重视。《内经》认为,精神情志是生命活动的基本体现,由五脏所产生,...
13-04-22摘要:《金匮》痉湿暍篇有云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文中湿家虽没明确说明是表湿还是里湿,但麻黄加术汤可用于祛湿是明确无误的了。 麻黄汤为风寒表实而设,可开太阳之汗,加术即可行表里之湿,从汗尿...
13-04-17摘要:上中下痛风方是朱丹溪治疗痛风的名方,也正是由于本方的吸引,我才开始仔细阅读《丹溪心法》痛风篇的论述,同时又将其与《格致余论》和《金匮勾玄》进行联系。通过学习,对丹溪有关痛风的经验有一定体会,总结如下...
13-04-14摘要: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归纳《内经》之义,引起脾胃功能失调的原因主要有四种,胆气不升是其中之一。六节藏象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时说: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胆气...
13-04-14摘要:钦安祖师讲天地一阴阳耳,分之亿万阴阳,合之而一阴阳,这也是《素问》在很多地方都讲了的,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钦安祖师又讲了,仲景之六经还是一经, 人身的五气...
13-04-08摘要: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出自《素问·。这种治神为先的原则,是中医针灸疗法的特色之一,同时也反映了中医疾病诊疗观中以人为本的治疗思想。产生《内经》中神的概念十分丰富。经脉》云: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
13-03-16摘要:痰饮是体内水液停积、不得输化的一种疾病。《金匮》首创痰饮之名,并以专篇论述,对脉证治疗阐发甚详,成为后世辨证论治的主要根据。痰饮皆湿聚而成,但湿又源于脾胃,总由脾胃升降失常,运化失职,水湿内停而致。...
13-03-11摘要:脾胃升降失常病理机制因为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若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则脾气下陷,胃气上逆,升降失调而为病。然在脾胃升降失调的矛盾中,主要矛盾是脾失升清,以致阴火窃发上干,胃既受病不能滋养...
13-03-11摘要:间者并行,甚者独行语出《素问·。标本病传论》,是《内经》标本治则关于临证有常有变的应对措施之一,极具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如《素问·。标本病传论》云: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
13-03-11摘要:其学说以脾胃为核心,旁及其它脏腑,阐明元气与阴火的矛盾变化。其病理机制主要是建立在以脾胃升降机能失调的基础之上,独具特色,至今仍有临床指导价值。因此,有必要对东垣脾胃升降理论作深入的探讨。对脾胃升降...
13-03-11摘要:因势利导原本是中国古代兵法的术语,《内经》首先将其作为一种基本治疗原则引入到中医药学领域。《内经》中的原文虽未直接点明因势利导一语,但其精神在《素问·。疟论》等多篇文献所论的治疗法则和具体治法...
13-02-26摘要:《伤寒论》通行本398条中有6条出现了心中懊恼,分别为:76条、134条、199条、221条、228条、238条。经过对于此6条反复揣摩发现,心中懊恼当指胃中较严重的不适感,与心无关。如果此结论成立,那么从这点出发,我们...
13-02-26摘要:辨证论治先辨别体质,这种治疗观点贯穿《内经》始终。并具体说明五态之人治法的不同: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hellip。不之疾泻,不能移之,少阴之人,多阴少阳&hellip。必审调之,其血易脱,其气易败,太阳之人,多...
13-01-30摘要:《伤寒论》虽博大精深,但非神秘难解,学习时要把握回归本源但不拘泥于本的原则。读懂伤寒之本,才能做好继承,发挥伤寒、创新伤寒才能做好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伤寒理论要充分借鉴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现代医学...
13-01-30摘要:流行性出血热无论从传变特点还是疾病演变史上来看,均与仲景伤寒病一致,用流行性出血热来解释仲景伤寒,不仅对研究《伤寒论》六经实质起重要作用,更为我们准确理解和运用经方指明了新航向。从流行性出血热看伤寒...
13-01-30摘要:《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凡研习中医,必读《伤寒论》。然要读懂《伤寒论》,必须明白两个问题:其一是伤寒为何病。其二是《伤寒论》中中药的剂量一两等于现在多少克。
13-01-30摘要:三因制宜是《内经》中重要的治疗思想,分为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三个方面,主要见于《素问·。三因制宜治疗思想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的,强调了人与生存环境的协调统一,与《内经》学术原理中最具特色的...
13-01-30摘要:●伤寒与温病,不是病种的区别,而是证的差异,只有这样才可以逐步走向融合。●SARS流行时,患者始终难见温病营血证候,即使到大白肺时期,患者早已不发烧,且现明显的气虚、阳虚时,很多人仍不敢用温阳益气之法,...
13-01-30摘要:《内经》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外在局部的病变,如面、舌体等可以影响到全身,而体内的气血、脏腑、经络等的病理变化,必然会在体表相应的部位反映出来。而在望诊中以望色为主,因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
13-01-17摘要:清初医家程应旄曾言:古人作书大旨,多从序中提出,故善读书者,未读古人书,先读古人序,从序法中读及全书,则微旨大意,宛然在目。序言的最后,王冰写道:千载之后,方知大圣之慈惠无穷。《伤寒论》是中医学中的...
13-01-17摘要:故欲湿之去者,但使阳气内蒸而不骤泄,肌肉关节之间充满流行,而湿邪自无地可容矣。阳气内蒸而不骤泄。《内经》言阳加于阴谓之汗,是说阳气蒸化津液,化气从毛窍而出的正常状态。治疗的目的,可以说就是恢复人体的...
1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