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多数感染人类的新兴传染病(EIDs)都来源于动物,但在这些人畜共患病感染人类之前,科学家很难把它们识别出来。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最近,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网络学预测...
13-05-13摘要:疫苗是抵御血吸虫病的有力武器,但是由于兴趣和资金的缺失,如今疫苗研究阻力重重。她研究的蠕虫(曼氏血吸虫)是一种有害寄生虫,这种小虫让巴西东部地区居民处于灾难之中。Tendler的目标是攻克至少6种扁形虫中的...
13-02-05摘要:香港大学在全球首次发现新型狗寄生虫香港型恶丝虫,推测可经蚊虫传播给人类。过去一年多来,香港有3名病人身上出现囊肿或淋巴结凸起,切除时发现内藏恶丝虫。据香港媒体报道,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发现的这种全新型...
12-08-28摘要:芝加哥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治疗弓形虫感染的新技术,该技术能够在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中阻止寄生虫合成目标蛋白,并且使感染初期小鼠体内的活寄生虫减少了超过90%,该研究发表在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
12-08-16摘要:近日,来自国外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系列可以阻止绦虫感染的药物,这些绦虫可以在人类中引起非常罕见而且威胁生命健康的疾病,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国际杂志JournalofMedicinalChemical上,文章中,作者指出,特殊抗癌...
12-05-26摘要:比利时研究人员说,借助改造宿主自身携带的有益细菌,可以抑制昏睡症罪魁祸首锥体虫的生长,从而达到遏制昏睡症传播的目的。英国广播公司15日援引成果论文报道,采采蝇与人类类似,会携带一些有益细菌。
12-02-18摘要:世界卫生组织曾把肝吸虫病列为引起肝胆管癌的第一类危险因素,它也是我省重点防治的三大地方病之一。日前,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传来好消息:该院余新炳教授领衔的课题组独立完成了单条肝吸虫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并绘...
11-12-07摘要:人类所认识的病毒库增添了一个新的成员新布尼亚病毒,它由中国的医学专家发现。专家称,这一病毒为“蜱虫病”的主要致病元凶。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份,中国已有河南省、湖北省、山东省、...
11-11-28摘要:在中学生物课我们学到过,如果吃了未煮熟的猪肉,而肉里有绦虫的幼虫,就能染上绦虫病。绦虫真是一种可怕的寄生虫,能在人体内生存几十年,长到十几米长。不过,肉中的绦虫幼虫用肉眼看得出来(所谓“米猪肉”),...
11-09-29摘要:寄生虫感染能改变你的性格吗。但是当研究人员向4周、9周和14周的小绿头鸭(Anasplatyrhynchos)注射绵羊的红血球以模拟一种寄生虫感染后,这些鸟类便开始探索环境中的新事物,并靠近那些橙色的小玩具——它们通常...
11-06-10摘要:全球有约10亿人饱受寄生虫病的困扰,尤其是在第三世界国家,肠道寄生虫更是人口死亡率和发病率居高不下的元凶。最近英国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Muc5ac的粘液素对于寄生虫具有致命作用,可有效驱除寄居于人体的多数...
11-05-10摘要:细菌和寄生虫也会改变人的性格,引发人的喜怒哀乐。英国《每日邮报》近日载文指出,因为细菌会影响大脑中化学物质的平衡,从而导致人们行为的改变。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科学家发现:男性被这种寄生虫感染后,智商...
11-02-23摘要: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日通过研究,找到为何ROP18蛋白可让寄生虫中的危险种类——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存活于宿主细胞的原因。这项发现将进一步有助于找到对抗弓形虫以及其他寄生虫的方法。...
11-01-02摘要:美国华裔科学家蒋道军博士(Dr。Jiang,Daojun)在寄生性线虫领域成功引入高辛标记的原位杂交技术,为该领域做出里程碑式的重要贡献。该贡献引起同行的关注,并有来自世界各国的科研机构和生物公司向其咨询和学习该...
10-07-16摘要:据国外媒体报道,如果有人告诉你上周的世界杯八强比赛他都预测准确,你可能会觉得这只是运气罢了。但是如果他并不是通过各球队的排名,足球实力或者占卜来预测的,而仅仅凭借每个参赛国国内的一种寄生虫感染率来判...
10-07-07摘要:生意社5月25日讯接吻虫,名字听上去很浪漫,事实上,它却是全世界最可怕的“谋杀者”之一——雌虫通常选择人的嘴唇作为吸血目标,其携带的寄生虫(克氏锥虫)由伤口进入血液,会在心脏部大量繁殖,最后使人心力衰...
10-05-29摘要:加拿大和英国的科学家在4月1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宣称,他们找到了对付非洲锥虫病(俗称非洲昏睡病)的新方法,这将有助于研发安全、有效的药物。昏睡病的普遍症状包括发烧、头痛、极度疲倦、肌肉和关节疼痛。如...
10-04-03摘要:一个国际科研小组日前发现,此前一直被人们视为“间日疟原虫”免疫人群的非洲人也会感染这种疾病,这一研究结果颠覆了许多人对此的认识。由来自法国、美国和马达加斯加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小组在新一期美国《国家...
10-03-19摘要:比如血吸虫病,本来这种传染病是不过长江的,但如果北方地区极端最低温度普遍上升,钉螺向北方扩散的可能性明显增加,而原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流行范围和程度也将相应扩大和加重。为了解我国血吸虫防控和治疗研究的情...
10-01-14摘要:
09-12-30摘要:据一篇发表于11月30日《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杂志的研究报告,肯尼亚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疟疾寄生虫能够伪装自己从而避免遭到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疟疾寄生虫的种类繁多,其中最致命的为恶性疟原虫...
09-12-06摘要: 女孩眼内一群虫揭医界谜团此虫系亚洲特有,专家到淮北调查,终于解密其传播途径在淮北农村过了几天回到合肥,10岁女孩眼睛剧痛,近日前往安医大一附院就诊。接诊医生惊讶地发现,女孩眼里竟有十几条约1厘米长蠕...
09-11-24摘要:科学家发现人类的肝吸虫(Opisthorchisviverrini)对肝脏胆管的发育具有一定的作用,其能分泌颗粒体蛋白(一种生长激素)导致细胞肆意生长。据研究人员介绍,对于这项新发现--寄生虫的生长激素能够影响人类的细胞...
09-10-17摘要:早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陈竺教授现任国家卫生部部长,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计划生物与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等,其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人类白血病的研...
09-08-01摘要:由于日本血吸虫的很多激素、细胞因子受体与哺乳动物非常相似,几乎能够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因此它们常常可以逃过人体免疫系统的“追杀”■防治血吸虫病迎来转机7月16日,英国《自然》杂志以全文形式发表了由我国...
09-07-29摘要: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主持协同有关部门单位经过5年多的艰苦奋战,完成了日本血吸虫基因组测序和基因功能分析工作,相关论文16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自然》全文发表。 目前,血吸虫病仍在包括中国在内的76个...
09-07-18摘要: 原来,在亚洲国家“劣迹斑斑”的日本血吸虫,天生不会自力更生,不得不靠寄生过活——原因就出在它的基因组上,轻营养重消化,“寄人篱下”是“迫于生计”。今天出版的国际顶级学术杂志《自然》,以全文形式发...
09-07-17摘要: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所4月7日宣布,他们与国家科研中心合作,发现了一种可抑制疟原虫和弓形虫的分子,该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实验医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说,动物细胞中通常含有寄生虫,比如引发疟疾的...
09-04-10摘要: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所4月7日宣布,他们与国家科研中心合作,发现了一种可抑制疟原虫和弓形虫的分子,该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实验医学杂志》(JournalofExperimentalMedicine,JEM)上。研究人员说,动物...
09-04-10摘要: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何宏轩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小组近日发现,利用微小隐孢子虫分别感染成年缺硒小鼠和常硒小鼠,通过检测小鼠的抗氧化酶的水平(如MDA,SOD,GPx和CAT等)发现感染后缺硒小鼠和常硒小鼠存在明显差异,表...
09-04-10摘要: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科学家们最近研究结果显示,人体寄生虫会引起人类精神分裂或者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英国利兹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的研究小组研究发现,寄生虫对精神分裂或者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具体...
09-03-20摘要:嗜中性粒细胞在抵抗病原体的免疫响应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但是它们调节自身保护效应的机制却一直没有搞清。最近发表在《免疫学》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嗜中性粒细胞转移到淋巴结的过程中——它们在这里形成了动态...
09-02-28摘要: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提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并在一些以湖沼型为主的血吸虫病重点流行地区开展了试点研究,效果显著。这是记者1月8日从在北京召开的中国血吸虫病控制策略研讨会上...
09-01-17摘要: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的鄱阳湖,同时也是中国最为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地区之一。而随着三峡工程即将投入全面运行,其带来的鄱阳湖水位变化,有可能使得疫情产生新的变数。艾巴拉克(MotomuIbaraki)博士在12月19日...
08-12-25摘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小肠原生动物寄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表面抗原的变异与致病作用有关,甚至于变异快的虫株可不受宿主免疫应答的影响,从而更有利于虫体在宿主小肠内寄生。不同虫株及相同虫株表达不同表面抗原的克隆之...
08-12-13摘要:病原体》杂志报告说,澳大利亚悉尼世纪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独创的技术,首次成功地拍摄记录下了细胞被寄生虫感染以及寄生虫随后开始向全身传播的图像。温宁格教授介绍说,他们的研究借助了能够实时观察活细胞的大功...
08-12-10摘要: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使寄生物质与其宿主细胞相分离的新方法,这极有可能促进蛋白生物学的进一步发展,帮助人们解密每年数以万计由寄生物质所致的死亡原因,并推动新型药物和疫苗的发展。 大多数传染性的病原体,如...
08-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