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但由于小儿有其生理、病理特点,生长发育和病情反应均与成人有别,且乳婴儿不会言语,年龄较大的小儿也往往不能正确诉说病情,加上就诊时常啼哭叫闹,影响脉象气息,给诊断造成困难,所以历代儿科医家都很重视望诊...
06-04-16摘要:叶孝礼老中医从事了30余年的儿科临床工作,总结出了十大治疗法则: (1)去积消食法:按“伤食宜消”法则,临床上对伤食泻多采用去积消食法。常用消食药品如山楂、鸡内金、神曲、麦芽、谷芽等。常用导泻药品如大...
06-04-16摘要:小儿推拿是中医药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生均广泛运用。适用于治疗5岁以下小儿的某些疾病,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泄泻时可推脾土500次,推大肠200次,摩腹 5分钟,揉脐3分钟,推七节300次,揉...
06-04-16摘要:小儿推拿手法应轻快柔和,有的手法虽与成人推拿相同,但手法动作及操作方法却不一样,治疗穴位有时也和成人不同。 小儿推拿常用的手法如下: (1)推法:用拇指面(正侧两面均可)或食、中指面,在选定的穴位上...
06-04-16摘要:小儿针刺在选穴治疗上与成人大体相同,但因不易取得合作,故在手法上、补泻关系上有一定区别。一般要求取穴少而精,针刺宜浅刺、速刺而不留针,手法宜轻而不宜重。小儿针刺不像成人那样有气感传导,只能凭施术者心...
06-04-16摘要:灸法是用艾绒为主要材料,加一定药物配方制成的艾柱或艾条,点燃后在体表一定腧穴上熏灼,或借艾火热力,通过经络传导,温通气血,调整机体功能,达到治病、保健的一种外治法。 一般临床上对小儿艾灸时间宜短不...
06-04-16摘要:1960年Gregory由肿瘤中分离出胃泌素样物质,因此,本病也称为卓-艾综合征。临床分为散发型和家族性两类,前者较为多见,约2/3以上为恶性肿瘤,后者为Ⅰ型家族性内分泌腺瘤病的一部分,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06-04-16摘要:消化性溃疡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发生率约占90%,其中,75%患者以上腹疼痛为主诉,其疼痛特点很难与一般溃疡病区别,但对抗溃疡药物反应差是其特征,有些病人疼痛程度重,持续不缓解,呈进行性病程。其出血、穿孔等...
06-04-16摘要:对本病的根本治疗是切除产生胃泌素的肿瘤。对不能发现肿瘤及肿瘤不能完全切除者,可用药物治疗。 (1)手术治疗 ①肿瘤切除术:胃泌素瘤如完全切除,则胃酸分泌和血清胃泌素将迅速恢复正常。位于胰外、肠外,...
06-04-16摘要:倾倒综合征是指在胃切除和胃肠吻合术后,由于病人失去幽门或胃的正常生理功能,胃内食糜骤然倾倒至十二指肠或空肠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倾倒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胃切除术后第1周至第3周病人恢复进食时,...
06-04-16摘要:倾倒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血糖和血容量:由于胃切除术后,患者失去了幽门的调节功能,残胃容积缩小,以及迷走神经切除后影响了餐后胃的舒张,以致食后大量高渗性食糜骤然倾入十二指肠或空肠,...
06-04-16摘要:非热带口炎性腹泻又称乳靡泻,大量研究已证实本病与进食麦粉关系密切,麦胶可能是本病的致病因素,故最近将本病病名改为麦胶引起的肠病即麦胶性肠病。
06-04-16摘要:近来,有人主张应用α-糖苷水解酶抑制剂和甲氧果胶治疗本综合征,前者能抑制双糖和多糖的水解,使糖保持在大分子状态,因而减慢肠道吸收并降低其渗透压,从而使血糖、血容量和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均减慢而控制症状。...
06-04-16摘要:因此,不但肠粘膜吸收面积减少,吸收功能减低,酶的活性也下降,消化食物的功能亦减低,病人每天丢失大量脂肪、蛋白、糖、水分和盐类,以致引起以腹泻为主的各种相应临床症状。
06-04-16摘要:其表现为:大多数病人可见腹泻,典型者呈脂肪泻,其粪便色淡量多,呈油脂状或泡沫样,常漂浮在水面,多具恶臭,每日大便数次至十余次不等,多数患者有经常性或间歇性腹泻,少数病例早期可无腹泻,甚至可见便秘,以...
06-04-16摘要:对于长期腹泻、体重减轻、倦怠乏力、水肿以及维生素缺乏和电解质紊乱表现的病例,应警惕小肠吸收不良的存在。诊断非热带口炎性腹泻首先要与其他肠道器质性疾病、胰腺疾病所致的吸收不良加以鉴别,根据粪脂、胃肠X...
06-04-16摘要:热带口炎性腹泻好发于热带居民,以南美、非洲、印度及东南亚地区最为常见,任何年龄均可患病。本病除有舌炎、口角炎体征外,尚有乏力、腹痛、腹泻,其大便每日1 ~2次,或十多次,粪便量大,呈糊状,色淡恶臭,油...
06-04-16摘要: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发病地区、临床表现、小肠吸收功能减损以及小肠活组织病理表现而诊断。腹泻次数过多者给予止泻剂,维生素B12、叶酸治疗时间要持续一年。
06-04-16摘要:吸收不良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降低,以致营养物质不能完全吸收,而从粪便中排出,引起营养缺乏的临床综合征群,亦称消化不良综合征。由于患者多有腹泻,粪便稀薄量多而油腻等脂肪吸收障碍所...
06-04-16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1973年Stricklandt等主要根据病变的好发部位和血清中壁细胞抗体存在与否将萎缩性胃炎分为A型(胃体胃炎)和B型(胃窦胃炎)。 A型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壁细...
06-04-16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粘膜层有炎症及纤维化,腺体广泛破坏,腺体损失半数以上,出现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使粘膜层变薄,粘膜肌层增厚,进一步发展成胃粘膜萎缩时,粘膜内炎症浸润几乎消失,胃固有腺体明显萎缩,...
06-04-16摘要: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且症状的轻重与粘膜的病变程度往往不一致,大多数病人平素毫无症状。萎缩性胃炎除上述一般症状外,有时还表现为贫血、消瘦、舌炎和腹泻,若并发急...
06-04-16摘要:(2)对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患者可使用胃复安和胆酪胺。 (3)糖类皮质激素仅适用于血清壁细胞抗体阳性,同时有恶性贫血的萎缩性胃炎患者,皮质激素对逆转粘膜病变可能有一些效果,一般采用短程疗法,长程疗法不必要,...
06-04-16摘要:盲袢综合征是指小肠内容物在肠腔内停滞和细菌过度繁殖引起腹泻、贫血、吸收不良和体重减轻的综合征。其他症状有腹痛,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可出现大细胞性贫血,此类贫血与恶性贫血不同,经抗生素和补充维生素B 12...
06-04-16摘要:盲袢综合征是由于小肠上段需氧细菌过度繁殖,数目超过10。该细菌过度繁殖不仅可损伤小肠粘膜,而且细菌还含有蛋白酶,可使刷状缘膜内的酶失去活性,从而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引起细菌过度繁殖的原因有以...
06-04-16摘要:对于盲袢综合征的诊断来说,测定14小时尿中蓝母排泄量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筛选方法,而呼吸试验是较有特异性的筛选方法。小肠病变时比正常人排出14CO2大10倍,此测试方法不受饮食与肾功能的影响。其他一些诊断方法也...
06-04-16摘要:本病于1907年首先由Whipple报道。1949年BlackSchaffer用PAS染色发现病人小肠粘膜内巨噬细胞中有PAS阳性物质,1960年Conhen等先后经电镜研究后认为,巨噬细胞中的镰状颗粒由细菌组成,该病原体为杆状,其宽为0。...
06-04-16摘要:木糖试验有吸收功能减损,小肠粘膜活组织检查有PAS阳性物质,电镜证实有镰状颗粒则可作出诊断。 本病除采取一般对症治疗外,主要是抗生素治疗,普鲁卡因青霉素G120万单位及链霉素1。治疗开始后病人症状改善,体...
06-04-16摘要:短肠综合征是小肠手术后出现的一种并发症。短肠综合征症状是否发生、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差异极大,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切除小肠的长度:如果切除40%~50%小肠,其消化、吸收功能可无明显损害。如切除50%~...
06-04-16摘要:短肠综合征,按小肠广泛切除的时间可分为3个阶段,其表现略有不同。 (1)急性反应期:指小肠广泛切除术后的3~4周,在术后数日内失水和电解质的紊乱最为明显,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吸收不良的表现...
06-04-16摘要:短肠综合征的治疗主要基于其病理生理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电解质及营养物质的补充 ①急性期:应采用完全胃肠外营养疗法,以预防严重的营养缺乏和恶病质,减轻腹泻,抑制胃液分泌和肠管蠕动,促...
06-04-16摘要: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的粘膜层,且以溃疡为主。主要症状有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
06-04-16摘要:(1)大量事实证明,本病的发生与免疫因素有关。除溃疡性结肠炎的肠内表现外,常有虹膜炎、眼色素膜炎、结节性红斑关节炎、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溶血性贫血等自身免疫病。 ②体液免疫:小儿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06-04-16摘要:溃疡性结肠炎肠粘膜的炎症改变虽与许多感染性腹泻者相似,某些病例粪便中亦可培养出细菌,如链球菌等,部分病例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亦有效,因而有人认为感染是本病的病因,但在本病患者中未能检出相同的细菌、病毒和...
06-04-16摘要:(3) 体征:轻型病人除左下腹有轻压痛外,无其他阳性体征。
06-04-16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有2种分类方法: (1)按病程经过可分为4个类型: ①慢性复发型:最多见,本型病变范围小,症状较轻,往往有缓解期,但易复发,预后好。 ③急性暴发型:本型最少见,起病急骤,腹部和全身症状...
06-04-16摘要:病程较长,病情严重的病人,可有局部和全身的并发症。其中局部并发症较为常见,约占 1/4,全身并发症不多见,小于10%,本病常见的并发症有: (1)中毒性结肠扩张:在急性活动期发生,发生率约2%,是由于炎症波及...
06-04-16摘要:本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慢性细菌性痢疾:往往有过明确的急性细菌性痢疾史,且从粪便、直肠拭子或内镜检查时所取得的渗出物进行培养,可分离出痢疾杆菌,抗菌药治疗有效。但必须指出,有时可在结肠癌的基础...
06-04-16摘要: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急性发作和暴发型病人,一定要住院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休息:在急性发作期或病情严重时均应卧床休息,其他一般病例也应适当休息,注意劳逸结合。 (2)镇静:病人...
06-04-16摘要:ACTH、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磺胺药,为目前控制本病最有效的药物。经以上剂量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后,宜逐渐减量,至维持量时,可每晨或隔日一剂,一般服用强的松。国外报道用本法治疗远端结肠炎,有效率为75%。直肠...
06-04-16